富贵今安在?空事写丹青。杯酒恒无乐,弦歌讵有声?
余本皇家子,飘流入虏庭。一朝睹成败,怀抱忽纵横。
古来共如此,非我独申名。唯有《昭君曲》,偏伤远嫁情。
史书明确指出,杨坚这种做法是“以间北夷”,就是说本意就是在那里挑事。果然,都蓝可汗很生气,后果很严重,杨坚你也太看不起我了,我要个媳妇你不给就罢了,还要给别人?他四面出击多点开花,进攻大隋、讨伐染干、甚至进攻西突厥的达头可汗,可能想用这个证明自己吧。这位义成公主相当义气(是对隋朝),堪称义薄云天,每次都督促染干给隋朝通风报信,致使都蓝可汗无功而返。终于,杨坚腾出手来,兴三路大军要讨伐都蓝可汗,都蓝可汗赶紧向自己的叔爷爷西突厥的达头可汗求饶,两家合兵一处,决定先干突厥的败类染干。他们的联军在长城之下突然袭击染干,尽杀其诸子亲随,使得其惶间带五骑逃出,其中应该有义成公主,因为史书后来还有她的记载,还有一个长孙晟——明白为什么称他突厥通了吧。在长孙晟的忽悠下,染干铁了心投降隋朝,杨坚也隆重欢迎,封这位丧家之犬为启民可汗,不久,都蓝可汗又在内乱中被自己人干掉,达头可汗以大突厥可汗自居(怀疑就是他干掉的都蓝),率兵攻打启民可汗,又是隋军出手相援,启民可汗全身而还。启民可汗叩首上表,愿当大隋的狗,世世代代守卫边关,到了炀帝时代,他还要求穿汉服,习汉语,彻底和突厥说拜拜。杨广没有答应,表面上是说没有必要,内心肯定在想,你不是突厥了,那我还有什么玩头啊。
启民可汗熬到了仁寿三年(杨坚是在仁寿四年死的),爷爷辈的达头可汗死了,有着隋朝做靠山的启民可汗人气暴涨,基本统一了突厥。长孙晟(又是他)持使节,代表隋朝把他送回了漠北。
罗罗嗦嗦说了这么多突厥的历史,就是想证明其实突厥臣服隋朝没杨广什么事,他的自卖自夸的炫耀之词根本就是无稽之谈。
最后再补充一点传奇间谍长孙晟的事迹,他和启民可汗都是在大业五年去世的,两位多年的战友泉下相逢应当很快慰,只是到了二十多年之后,长孙的女婿李世民派兵灭了启民可汗的国,活捉了他的儿子,两位老友会不会因此而龃龉。长孙晟和其他的隋朝重臣最后几乎都没有好下场不同,他在杨坚和杨广两代皇帝手中都很受重用,杨广刚登帝位,在杨坚灵前亲自委任长孙晟为内衙宿卫,负责皇宫的安全,充分说明了对他的信任(看来长孙晟是杨广的人?)。隋书中把长孙晟也夸成了一朵花,简直就没有缺点,看来组织编撰隋书的魏征也是个马屁精——当朝万岁的老丈人,还是说点好听的吧。长孙晟之所以担任了隋对突厥的全权大使,也跟他在突厥一箭双雕成名后得到了所有突厥人极大的尊敬有关,突厥人形容长孙晟之神武:“弓如霹雳,马若闪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