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星珩去拜会常大人前,霍叔玉给了回信,这位兵部尚书,不是林庚的人。
不是林庚的人就好办了,照着礼数来,说话做事,能少些顾忌。
为保险起见,谢星珩重操旧业,把沈钦言的介绍信拆开看了,确认里边没有威胁怂恿之意,才又原样封口,带上些当季流行的果干、果酱、蜂蜜、蜂蜜面膜等礼品,上门拜访。
跟找沈钦言那天一样,谢星珩带着何义回一同出门,早早在常府外头蹲守,只等着常大人下朝。
常大人名叫常镜,表字如玉。是世袭武将家族里罕见的文人,还把书读得极好,是二甲进士出身。
他十五岁之前,便有战绩扬名。返京之后,又从文科举,二十七岁金榜题名,直接分派到了兵部熟悉政务。
常家背景硬,他本人实力也硬,刚来兵部,便接连升职。期间还带兵剿过数次匪患,归来就顶替了老尚书的职位。当时的常如玉刚满四十。
这般升职速度,满朝文武,仅有沈钦言能比。
常如玉今年四十七岁,是大启有名的儒将。
朝廷内外,多年无大的战事,兵变时期,常家站队正确,又在新皇登基后,出兵剿匪,使得常如玉成为最得圣心的宠臣之一。
在这前提之下,常家给沈钦言一点面子,见见谢星珩,不过小事一桩。
常如玉下朝就回家,在堂屋里见谢星珩。小厮上茶,但没茶点。看样子只打算听谢星珩说几句话。
谢星珩把沈钦言的介绍信拿出来的,恭敬呈上。
常如玉放置一边,没有看。
“沈大人说你有要事与我商谈,是什么事”
那封信都是客套话,不看也罢。
谢星珩说“是钱粮的事。”
常如玉目光一凝,放下茶杯,眼神审视谢星珩,笑道“我以为你想到兵部任职。”
谢星珩不会主动去兵部,被安排到兵部,也会努力调出来。
他是生在和平年代的人,不懂兵法战术。打仗跟玩心眼不一样,一个失误,能害万千性命,他担当不起。
谢星珩摇头,继续说“是钱粮的事,现有一个钱粮生意,须得常大人行个方便,让采买粮米的兄弟们别被人扣了货物又押了人,这事办成”
常如玉听到这里,就抬手打断他的话。
“你们去哪里采买”
谢星珩说“利州。”
利州府,向坤的老家。
向家商号主营棉布和米粮,其中又以米粮为最。
凡是大粮商,背后必然有官府势力。
向坤在吏部尚书的位置上坐了十六年,老家的势力可谓根深蒂固,难以动摇。
在朝当官多年的人,都知道吏部的烂事。
常如玉说“你这不是钱粮生意,是一时意气。向家的势力远不是你表面看见的这点,与他硬碰,你寒窗十年的功夫都白费了。“
谢星珩起身作揖“所以才需要大人帮扶一把。”
他一躬身,久久未起。
常如玉摇摇头“姓沈的老狐狸还说你找我有好事,这算哪门子的好事”
谢星珩便跟他说这件事会怎样变成好事。
“国有作坊”的概念提出来,常如玉就来了兴趣。
朝廷抄家多,但商铺、作坊、宅院等实体产业,很难变成生钱的东西。
庄子还能并成皇庄,无非是请人种种地。
但皇家人,哪好下场经商,做这满身铜臭的事
是以,所收商铺、作坊,都会转到户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