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苏(2 / 3)

王绾皱起眉头:“陛下当早立太子。”

虽说这话有点不太盼着皇帝好的意思,但众人也能听出来,这位是被天幕所言的二世事惊到了。天命无常,人寿难以计,总要留些后手。

嬴政看了失魂落魄的扶苏一眼:“明日先考教一番公子公主,再论其他。”

就扶苏自尽得太果断这件事吧,一直以来都有很多争论,扶苏崇尚儒家懦弱、扶苏被始皇嫌弃、扶苏发觉自己被冷待绝望、扶苏发现大势已去等等说法层出不穷。

但在这所有之先,我们可以思考一个问题,为什么在历史故事中,早期的人们经常有不畏死的言论,为什么总有在后世看来匪夷所思无法理解之事

成王幼弱,周公践天子之位以治天下,七年还政成王。后人称赞其德行,说他是集大德大功大治于一身的“古圣人”。后世有些人看见可能挺莫名其妙,你都做到这个程度了,你居然还政

晋灵公讨厌一直劝谏他的赵盾,派鉏麑刺杀他。鉏麑到了朴素的赵家,看见朝服整齐的赵盾,表示这样的忠臣才是百姓的靠山,如果杀了赵盾,是不忠;但不杀他,违背国君的命令,是失信,怎么想都是错,最后只能撞死在庭院中的槐树上。

放到后世就很多人不理解,大家觉得你要么把赵盾杀了回去复命,要么直接闪击宫廷把昏君做掉拉倒,怎么一个搞刺杀的想着想着最后把自己给搞死了呢。

还有诸如二桃杀三士的故事,读来很诧异啊,桃子不够吃就不够吃呗,怎么你们俩就羞愧自杀了,怎么剩下那一个也反省自杀了,你们说来说去到底搞鸡毛啊

早在讲韩信时我们便讨论过,春秋虽落,战国成一,但士人遗风依然吹拂,也就是说,精神上的一些东西并没有死去。

我们说“士”,说士为知己者死,只要君主赏识,他们愿意为这样的信任献出一切,愿意千里赴死。但在士人之上,又是什么样的社会与什么样的风气,才能诞生这样甘愿为义而死的士人

在还没有发生洛水之盟的时代,人们以天为誓地为约,说山无棱,天地合,冬雷震震夏雨雪。

中华五千年的文明正好在最青春刚毅的早期,尾生抱柱而死,季布一诺千金,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虽然不是什么人都遵守那一套,总有人暗戳戳搞阴谋,但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铭,在这段历史中,重死轻生不是什么奇怪的事。

当时的贵族在精神方面重节义,动不动就拔剑自刎了,也是因为当时主张人死后“魂气归于天,形魄归于地”。

所以我们之前会说有搞生殉的国君呀王上觉得虽然死了,但相当于没死,到地底下还是和活着没差,把生前的臣子美人一起送下来陪我。

事死如事生,舍生而取义,本质上还是有生死观的原因在。有些人自杀,可能是为了节义,也有可能是因为在当时的社会概念下,他们确实认为人死后魂归地下,真的会遇见故人。

桑弘羊点头:“我朝也是厚葬成风。”

人们在墓室中画许多妍丽壁画,女娲王母,青鸟白鹿,墓主生平,万事万物,不就是图一个身后事么

最新小说: 铁血虎贲战大明 开局镇杀女帝我举世皆敌 晴时踏雪覆白桥 邪能并不会欺骗你 名门正派的我怎么成了魔尊 重生末世:开局中奖3000万 凡人修仙:从八十岁筑基开始 九幽剑主 凡尘仙缘 我在大虞当杀手那些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