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壁平阴那边比安县更为富庶些,因着地理优势和河水灌溉,数万亩良田的产量是非常高的。
最初的时候他们得了安县的帮扶,现在打仗要军粮,人们但凡手里有余粮的,皆踊跃借给太守府。
毕竟借粮是为着守住手里的土地。
倘若现在吝啬,在太守府需要帮衬的时候袖手旁观,一旦他们被打走,郡内发生战乱,自己遭殃不说,手里的田地也保不住。
这种共同的利益体系促使他们出手大方。
平阴的朱家黑陶受了太守府的扶持方才有今日的兴旺,为了不受影响,他们拨了钱银到郡外去买粮。
不止他们家,收生丝的周家和其他商贾也自发拨钱银购粮借给太守府。
甚至连宛南也借出来不少。
他们之前是临都在管辖,去年冬日临都用它求援永庆,这才接管过来。
太守府在春耕前才把土地下放,哪怕兜里没多少粮,也咬咬牙借了一些出去。
因为他们是确确实实尝到甜头了,倘若又回到去年那种凄苦日子,真真是哭都哭不出来,看看隔壁白马县就知道了。
一夜之间,整个郡里受益的老百姓都用实际行动表达他们的热情。
起初梁萤觉得她为永庆付出了这么多心血,回报肯定是有的。
但万万没料到,借粮的风气不知怎么的忽然就变了,成为了一件非常时髦的事,攀比成风。
人们皆以借粮成为太守府债主为荣。
这风气梁萤是怎么都没料到的。
李疑哭笑不得,同她说道“我看那些人莫不是疯了,居然把借粮的凭证裱糊起来挂到堂屋上,当成炫耀的谈资来。”
梁萤“”
谭娘吐槽道“合着还把自己当成大爷了”
梁萤默了默,“债主难道不是大爷吗”
谭娘“”
这不,现在人们打招呼的第一句话从吃了吗变成你家借了吗。
简直有毒。
为了遏制粮商发国难财,太守府贴了公告,如果有粮商私抬价格,但凡被老百姓举报皆会重罚。
因着太守府不要钱财只要米粮,一些人为表心意,会去购买粮食借出来。
哪怕是一两斗呢,也是他们对公家的一种支持与信任。
那些细微的温暖是梁萤他们这群人一点点建立起来的,曾经的负重前行得到了老百姓最善意的回报。
李疑看着郡里排队前来送粮的人们,感慨不已。
他从来不知道,原来他们的影响力是如此巨大。
星火足以燎原,滴水可以汇聚成海,每一双手都用他们的温度来托起这个让他们信任的野班子。
这个男人一时有些感性。
都邮葛老儿见到那个场面也触动不已,他是前太守府的人,也算是正规军。
一直以来葛老儿半生所学的儒家那套令他瞧不起这群野路子,哪怕迫不得已降服,心里头都是不服气的。
直到今天看到这场面,他活了一辈子从来没有见过这样的情形。
水可载舟亦可覆舟。
这或许才是真正的政通人和。
民与官融合在一起,官为民,民托官,不惧风雨,同舟共济。
这一课,令葛老儿不禁开始反思,什么才是真正的治内。
曾经他对这群野路子万分不屑,如今算是彻底折服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