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样的情形出现在哥伦比亚大学和耶鲁大学,Facebook让对手压力重重。
随后的十多天,娜塔丽团队如法炮制,将Facebook推广到整个常春藤盟校。势如破竹,所到之处总能引发狂热追捧。在达特茅斯学院,只用了一个白天,超过三分之一的本科生便成为其用户。
2004年3月初,Facebook的注册用户达到2万。然而,这只是星星之火,不断有人写信要求Facebook进驻自己所在的学校,几乎遍及全美各地。小扎克被大量的邮件搞得疲于应付。好在及时官宣娜塔丽担任Facebook官方发言人,公布了了娜塔丽的官方邮箱。这才能静下来安心编写程序。
同时为了应付新学校入网联网的问题,他还邀请擅长编程的高中同学德安杰洛协助协团队推广。
随后不到半个月时间,Facebook的用户数量直线上升,同时在线人数保持在成千上万。
显然,这一时期,Facebook的快速上升鼓舞了整个创业团队。与此同时,小扎克和叶风又能不断招收新的人才加入,根据他们自身的特长,安排职务,Facebook的管理架构逐渐清晰呈现。
叶风和可儿没有闲着。
俩人租办公场地和服务器,招聘专业财务、法律、行政人员和大量的程序员,很快就把Facebook的营运架搭了起来。着实享受了一番创业“激情”。
但是,在扩张与盈利之间,团队展开激烈的辩论,谁也说服不了谁。
于是,叶风邀请创始团队成员和新加入成员在新办公大楼开会讨论。
“这太酷了!!”
在4月份一个风和日丽的周五中午,Facebook创始团队到达了加州帕洛阿尔托新装修好的办公大楼。
小扎克意气风发。
“这堵墙?有什么含义?”
在经过门检之后,第一个映入小扎克眼睑的是一块“巨大的墙面”。
可儿笑着告诉他,“这叫‘思想墙’。每个人,包括访客,都可以在上面留下了他们的想法。”
“酷毙了!!”小扎克感觉满满都是惊喜。
这是属于他的Facebook帝国。
大楼整体设计上,采用了开放式的布局。
团队每人都有一间属于自己的小办公室。墙上挂了一个小型的鹿头,一张小沙发和一些小尺寸海报。
“虽然每个人在自己的办公间里都有自己的办公桌,但你经常能在一些安静的小角落里看到露天沙发和椅子,它为Facebook的员工们提供了在那些熙熙攘攘的团队里所不能提供的安静办公环境。”
可儿继续解释道:“我们为Facebook的员工们提供了舒适的、能让人干劲儿十足的办公环境。如果你想找个特别安静的地方‘躲会儿’,我们的办公图书馆将为你提供你想要的一切。”
“超喜欢这样的环境,我喜欢一直呆在这里写程序。”小扎克满意极了。
公司有人运营,感觉就是不一样。他可以专心地、毫不被人打扰地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