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最可能反戈一击的,应该是蒙古诸部,毕竟是松散的联盟,没有民族上的认同和血缘。
最出人意料的反叛,则是女真各部。也正因为难以预料,给建虏造成的伤害,却很可能是巨大的,具有轰动效应的。
如果能把多尔衮生擒,或是献上首级,那应该是最完美的了。不知道是哪个幸运的家伙,能够立此大功
郭大靖并不是羡慕,只是一种胜利者面对失败者众叛亲离的畅快感。
诸将对于郭大靖的判断也是心知肚明,纷纷露出会心,或者充满对建虏恶意揣测的坏笑。
“之所以要确定什么反正、起义的不同,就是引诱敌人作出反戈一击的选择。毕竟,那样得到的好处才更大。”
“如果已经败亡在即再投降,不立下什么功劳,待遇也是差别极大。原来是出于这样的考虑,加快后金内部的分崩离析。”
各种各样的想法和考虑,说明众将对于招降纳叛的政策又加深了了解。相信他们在遇到实际情况时,也会有更好的应对之策。
军事会议结束后,郭大靖又单独留下朝鲜义军的将领,与他们进行了深入了交谈。
在毛文龙和郭大靖的建议下,朝廷终于对朝鲜王室下旨,要求他们废除与后金的兄弟之盟。
说白了,到这个时候,朝鲜就没有左右逢源的选择,只能选边站了。
好在形势已经大变,东江军已经稳占上风,建虏却如风中残烛。恐怕就算明廷不加逼迫,朝鲜王室也会在朝堂风向的改变下,做出比较明智的决定。
在沉氏等亲明仇虏派的努力下,林庆业被委以重任,号征虏大将军,主持出军助战的事宜。
崔孝一、金重国等将领,终于可以名正言顺地率军进入辽东,参与到与建虏的大决战之中。
也正是这一万两千朝鲜军队在辽东助战,使得郭大靖能够双管齐下,同时开打两场歼灭战。
“郭帅实在是客气了。”崔孝一对于郭大靖的感谢,却是委婉相拒,诚挚地说道“要感谢的是我们,是郭帅给了我等报答大明再造之恩,向建虏报深仇大恨的机会。”
对于林庆业和崔孝一来说,这确实不是虚情假意,而是真情实义。
历史上,林庆业为大明而战,直到南明时期,才被俘身死,不知羞死了多少汉军降将。
崔孝一则在崇祯陵前自尽,更让那些大明高官无地自容。
还有一句话,崔孝一没好意思说。那就是在东江军的帮助下,朝鲜终于有了一支敢与建虏叫板的军队,这是国家之福,百姓之幸。
郭大靖微笑颌首,说道“崔将军及诸位将领的诚挚忠义,郭某是极为钦佩的。在丁卯胡乱时,郭某有幸与诸位并肩作战;此番平辽灭虏,又与诸位共赴沙场,解决中朝两国所面对的最凶恶的敌人,亦是三生有幸。”
数年前,郭大靖还是个小旗官,在丁卯胡乱时崭露头角。现在,他已是东江军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高位,令人顿生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