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位大臣说得很中肯,尽管杨鹤主抚失败,不应该以抚废剿。但也不要走极端,完全废除招抚的手段。
对乞降的贼冠首领可以招抚,对于顽固胁从也应该坚决剿灭,降而复叛的不可继续招抚。
只有剿抚结合,才能更快地平定民乱。过于强硬,全部剿杀的话,绝了贼寇的生路,使其困兽死斗,对平定民乱不利。
崇祯沉思良久,又拿过洪承畴的奏疏,仔细阅看了一遍。
再次细读,崇祯从洪承畴的措辞中也品出了深含的意味。洪承畴的强硬是唯恐步杨鹤之后尘,但也委婉地提出强自寓抚,而实以剿坚抚的意味。
“终究还是难以确定朝廷的侧重点是剿还是抚,洪承畴才因杨鹤获罪,而一味剿杀,唯恐步其后尘。”
崇祯明白过来,知道自己的态度应该明确,才能够让前线将领贯彻实施。
思虑半晌,崇祯在原来的回复后又补充道“督臣洪承畴可布告远近,使陷没之城邑速复。着名之贼首必诛,其余党之能杀贼自效或赤身归命者,仍许以不死。”
对待起义军,所采取的措施仍然是剿抚并用,崇祯终于给前线将领定下了比较明确的政策。
尽管如此,崇祯对杨鹤却没有宽恕之意。但现在严厉处置也似乎不妥,给人一种因抚获罪印象。
先关在监狱里,过一段时间再说吧
崇祯眼中闪过几分寒意,对于辜负自己的臣子,自袁崇焕之后,他是愈发痛恨。
“皇爷,该用早膳了。”王承恩趁着崇祯停顿下来的空当,上前躬身奏道。
崇祯甩开思绪,点了点头,起身走到旁边的桌旁,看着桌上的饭菜,脸色不由得沉了下来。
王承恩多机灵,马上就猜出究竟,赶忙解释道“皇后千岁说皇爷勤于朝政,龙体要紧,后宫妃嫔减膳即可。”
崇祯不仅勤政,还很节俭,都是缺钱闹的。他已经停了江南织造,又要减膳撤乐,还要群臣都勤俭节约。
据明史所载,崇祯还经常穿补丁衣服,可谓是“里三年外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
可节俭救不了大明,崇祯到底还是不明白,如果老百姓有一口吃的,哪怕是吃糠咽菜,也不会揭竿而起。更不会关心皇帝是不是花天酒地、奢糜无度。
“当其时民莫苦于横征,率空言而无指实。朝廷好负人,亟则引咎,缓则反汗,愚夫习而知之”
国榷中谈迁说及崇祯,便认为崇祯的减膳撤乐,“屏金银,用铜锡木器”,并“命文武诸臣各省约”,纯是沽名钓誉。
而从崇祯的几份罪己诏的内容来看,对于民众之苦,以及百姓揭竿而起的原因,可谓是洞若观火,可却并没有改进惠民的政策。
准确地说,崇祯明知道哪里错了,哪里有问题,可却没有那个魄力兴利除弊,只能在口头上申说其爱民之心,痛悔之情。
有用吗,真的是一点用都没有。自我批评越是深刻,就更彰显崇祯对于民众的苦难是漠视而冷酷的。
听到是皇后的安排,崇祯脸色稍霁,摆了摆手,说道“便是皇后所定,减膳也是不能更改的。今日暂且作罢,便从明日开始吧”
“奴婢遵旨。”王承恩有些无奈地躬身应着。
崇祯坐下用膳,却还有些心不在焉,对王承恩吩咐道“辽东但有军情,不管何时,立刻禀奏,不得迟延。”
方正化已经上奏皇帝,是建虏有可能发动作战的情报。
而建虏的威胁,绝对要大于乱民贼寇,崇祯一直是这么认为的。所以,他才非常关注,不希望三年平辽会出现什么意外。
崇祯还不知道,就在他用膳的时候,最新的敌情刚刚送到郭大靖手中,一场大战拉开了序幕。
对于要三年平辽的东江军来说,影响是有的。但却并不是负面的,而是有可能加快这一进程的好时机。
看\逆天换明\就\记\住\域\名\\\
。,请牢记:,免费最快更新无防盗无防盗</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