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小说 > 逆天换明 > 第四百六十四章 剿抚侧重之争

第四百六十四章 剿抚侧重之争(2 / 3)

多长时间了,好象从家乡逃难出来,就没再见过妻儿的笑容。

高嘉亮一时有些失神,想到路上的种种艰辛,眼睛有些发酸,赶紧低头喝粥,掩饰了过去。

京城,皇宫。

睡得比狗晚,醒得比鸡还早的崇祯皇帝,此时已经坐在乾清宫,开始批阅奏疏和题本。

如果论勤勉,崇祯绝对是古代帝王中数一数二的存在。可以说是宵衣旰食,废寝忘食。

但面对天灾和连年战乱,崇祯再怎么勤勉,但路子错了,却是国势日衰,越搞越坏。

西北民乱再次严重起来,王嘉胤称王、设官,所部发展到三万多人,转战于陕西、山西、甘肃等地,声势浩大。

至此,三边总督杨鹤的剿抚之策宣告失败,已获罪入狱,延绥巡抚洪承畴接手平乱,贯彻崇祯速奏荡平的意图,开始了以剿为主的手段进行镇压。

“三年六月,王嘉胤陷黄莆川、清水二营,据守府谷。洪承畴、杜文焕围之,大败王嘉胤。”

“三年八月,洪承畴与杜文焕于孤山堡大破王嘉胤。”

“崇祯三年九月,洪承畴与陕西巡抚李应期定计诛杀已经投降的王左褂及其部下。”

可以看出,洪承畴的剿贼策略已与杨鹤大不相同。对于降将降兵,也会视具体情况,来决定是留是杀。

同时,已经调入关内的曹文诏被封为延绥东路副总兵,率兵前往西北,听命于洪承畴,剿杀起义军。

崇祯看着奏疏,那是陕西参政刘应遇所写,回答皇帝对于杀降的问询,“王左褂虽降仍掠,不得已而戮之以示警”

沉思良久,崇祯提起朱笔,回复道“

贼势猖獗,招抚为非,杀之良是。”

从以招抚为主,转为剿杀,崇祯的态度已经发生了明显的改变。

这其中的原因固然是民乱扩大蔓延,使其烦不胜烦。也因为杨鹤招抚后的神一魁却抢掠如故,甚至降而复叛、反复无常,激怒了皇帝。

其实,杨鹤将重心放在招抚之上,在农民起义军尚没有壮大的时期,也不算失策。

降而复叛的主要原因是明廷无力承担数量巨大的善后款项,老百姓吃不饱,只能再次起义,导致了招抚之策的彻底失败。

说到底,还是钱粮的问题。有钱粮,老百姓不会造反;有钱粮,已经被招降的起义军,也不会复叛。

崇祯又拿起了洪承畴的奏疏,阅看着,皱起了眉头。

“大荒已历三载,群盗纷起,卫边营堡与临边州县,饥寒彻骨,所在思变,危迫情形,从来所无。臣首联人心,次讨军,实拮据”

洪承畴是诉苦要钱的,但还是保证全力剿寇,并请求皇帝能够暂从宽宥。

提到钱,是崇祯心中最敏感,也是最为难的事情。

崇祯皱眉思索了半晌,给洪承畴写了回复,答应拔调一批粮饷。至于够不够,他却是没有办法。

加征辽饷已经决定下来,但要收上来,却不是一时半会的事情。对此,崇祯也是无可奈何。

幸好,辽东那边有东江镇,已经压制住了建虏,平辽指日可待,终是要除了这心腹大患。

下面的奏疏是群臣所上,自杨鹤获罪后,各大臣皆上奏主抚之弊端。就连洪承畴也是忐忑不安,唯恐“剿抚失策”而步其后尘。

是以剿为主,还是剿抚并重,抑或是先剿后抚,朝廷并未有定论。其实,这个问题还是要看所面对的起义军的具体情况,灵活运用。

御史吴生上奏“招安之弊载在史册,今宜以先剿后抚为定策。如果投戈弃甲,则剿之中亦可抚。如或狡诈复逞,聚掠不散,则抚之时,亦自有剿之用。”

兵部侍郎熊明遇上奏“秦中诸寇,向者明旨原许剿抚并行,固谓剿其渠魁,抚其胁从,与夫渠魁乞降亦从抚、胁从负固亦从剿也。”

“若使剿胁而抚渠,已降复叛而亦抚,阳降阴叛而亦抚,则抚既滋玩,剿必不威,贼之荡平无日矣”

最新小说: 不做女主做系统 特种兵:开局打爆一个连 红楼潜龙 三国时期之神界外传 明末:从游秦淮河开始 登基吧!大王! 纨绔小将军 帝国大闲人 烟冥望阡陌 亮剑:不装了,是我在辅佐李云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