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攀留下警戒官兵,派出千人赶到大路,与山上冲下来的友军,一起迅速地打扫战场。
返回山城是不用再绕道迂回了,直接从南坡爬上去就成。
而此战过后,卑沙山城的作战目标已超额完成。按照之前的稳妥计划,守军不必再与建虏激战,只要坚守住山城便可。
刘兴治也下了山,与张攀会面,就在刚结束战斗的战场上,进行了商议。
“既然郭将军要我军以保存实力为重要,此战已是大胜,就不必堵死大路,逼得建虏与我军激烈厮杀。”张攀以稳为主,对于胜利已经相当满意。
刘兴治有些不甘,但也不知道建虏主力在南关会有多大损失。如果把大路彻底截断,那和建虏就是一番恶战。
“不完全堵死,也不能是坦途。”刘兴治沉吟着说道“把迫击炮都移回山城,凭借山腰上的工事,再消耗消耗建虏如何”
顿了一下,他又补充道“当然,建虏来攻,咱们可战可退;若是他们不来,那就放他们滚蛋。”
在山腰上的工事,火枪是不成的,只能凭迫击炮轰炸大路。可精准度不敢恭维,郭大靖并不认为能封锁住敌人的退路。
除非建虏在大路上排着很密、很长的队伍,才有可能用火炮造成比较大的杀伤。否则,就是浪费弹药。
关键是郭大靖并没有全歼敌人的打算,这也不太现实。尽可能重创建虏,使其产生心理阴影,并使东江军不致于损失太多的兵力。
发展壮大将是一个长期的任务,没有足够的军队,也就没法占领并稳固太大的地盘。
在郭大靖看来,东江镇的内部和外部环境都不乐观,必须采取一种比较稳妥的策略,来保持平衡。
说白了,郭大靖不仅视建虏为死敌,还不信任朝廷,不相信崇祯皇帝。他必须做好防备,既能打击建虏,还能抵抗内部的压力。
而东江军则是他实现目标的基础,必须保持一定的实力,使内外的敌人都有忌惮,不敢把东江镇、毛文龙,甚至是他郭大靖,捏圆捏扁。
保持相对的独立性,才能不被崇祯的奇葩思维和行动所坑死。郭大靖甚至认为,崇祯的昏招,有时候比建虏还可怕。
张攀还是赞同了刘兴治的意见,毕竟这不是与建虏死拼的布置。能以有限的伤亡,多杀伤建虏,亦是他所愿意看到的。
“如此甚好,也能让更多官兵都有实战经验。”张攀微笑着说道“迫击炮移动还算方便,不如在山腰留上二三十门。若有机会,就炸它几下。”
刘兴治用力点头,说道“张将军此议极好,便如此安排布置吧”
紧接着,他又提醒道“我军要加紧行动,炮击建虏东营时,不排除有漏网之鱼向南关逃窜。”
这确实是不得不防,得到报信儿的皇太极,可能率大队很快回师。凭建虏的机动速度,这边不能耽搁。,请牢记:,免费最快更新无防盗无防盗</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