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秋在他们谈话交流的过程中,默默的啃着帝王蟹的腿。
贵还是有贵的好处,确实是好吃的,九种吃法,各有千秋。
同时,许秋也在分析蓝河这个人。
可能当生活没有后顾之忧,不需要操心柴米油盐等一系列生活中琐事的时候,人就会比较容易变得理想化。
许秋大概能够想象出蓝河的状态,但是站在自己的角度却不太容易代入到对方的视角。
包括蓝河,也很难站在许秋他们这样有机光伏研究者的角度去思考问题。
有人说,社会越发展,人们之间就越来越难以共情。
某种程度上,确实是这样。
之前只有皇帝、官员、地主、农民等少数的几个阶层。
阶层之内都是差不多的,大家都能够相互理解各自的处境。
而现在因为社会发展,人们各司其职,职能高度分化,产生了不同的行业。
不同行业之间,隔行如隔山。
许秋在做科研之前,完全不清楚科研是什么样子的。
之间,听了一些学长学姐的讲述,以为自己明白了科研的样子。
后来入行了,才知道没有经历过的事情,光靠空想,是很难想象出来的。
甚至,就算一直听这个行业的人去讲述里面的情况,那也只能得到一个模糊的概念。
只有深入一行,至少一年以上,才能勉强窥得全貌。
而且,有时候看到的也不一定就是真的。
随着入行时间的增长,不同时间段的感受也都不同,如同套娃一般。
大概类似于“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的这种变化。
至于蓝河最终会做出怎样的决定,许秋并不确定,反正意见他是给出来了。
虽然自己这边有系统,可以提供一定的加速作用,但是一个领域能否从实验室走出去,实现产业化,谁也说不清楚的。
至少许秋现在没有看到太大的机会,实验室里器件的效率达到15%,一旦工业化生产了,可能就只有7%、8%了,根本打不过硅基电池。
现阶段,保守一些是没什么毛病的。
要是真的在现阶段把全部家当都压上去,结果最后发现无法应用,那就有点难了。
之后,随着研究的推行,或许能找到一条有机光伏领域的出路。
或者,寄希望于系统给个大挂?
许秋还是蛮期待发表一篇CNS后,系统升级会给出什么奖励,开通什么功能,估计会比较强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