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嘉莹继续撰写H5给体材料的文章,目标期刊JMCA,当前进度五成。
她在组会上讲了讲PTQ1材料的一些表征数据,包括之前送样的核磁数据已经处理完毕。
虽然像聚合物材料做核磁实验,可以分析的东西几乎没有,但根据惯例,这些实验都是需要做的,许秋有时候也会暗自揣测,这或许仪器厂商和期刊公司背后共同串通好的?
现在PTQ1这个工作,数据的完整度大约八成半,只差光源数据。
邬胜男领到了新任务,合成包括COi8DFIC在内的几种受体材料,还有她自己的体系FOIC等。
她负责的杰青基金申请书差不多快要完成,刚好可以腾出精力来做实验。
毕竟,发文章才是她博后期间的重点。
当然,写本子也不能说不重要。
日后邬胜男想要成为独立的科研工作者,也要独自写本子,去申请项目。
只要成果不是惊世骇俗的那种级别,本子写的好坏还是会很大程度上影响申请的项目能不能通过。
就算到国外发展,要申请经费,也是需要写申请书的。
总之,搞科研,笔杆子上的技能和实验方面上的技能同样重要。
莫文琳因为许秋上周接手了叠层器件的制备工作,所以没怎么做实验,专心整理基于的体系的工作,目标期刊AFM,目前进度三成。
最后,几位本科生汇报,因为临近考试周的缘故,他们集体表示之后过来的频次会少一些。
几位本科生现在都还没有一作的文章,不过挂名三四五六七八作的文章倒是有一些。
有机光伏团队的殷后浪、徐心洁挂名的文章更多一些,这让钙钛矿团队的于娅和邓虎分外的羡慕。
可他们也没有办法,当时人是许秋挑的,他们只能被动的选择接受。
其实他们内心也知道,自己表观上水平,比如英语成绩、绩点方面,确实差殷后浪和徐心洁一些。
有些时候,机会来了,却因为自身能力不足而错失掉,确实还是蛮可惜的。
不过,话说回来,其实钙钛矿这边也不差,从学术成果上来讲,至少能超过八成以上的课题组。
组会结束后,魏兴思说道:“许秋,蓝河找我们有事情商量,下午我开车带你一起过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