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厥的部队长于野战,不善攻坚,隋军苦守城池,加上四方勤王的大军陆续开到,义成公主又派人通知始毕可汗,说突厥后方发生内乱,始毕可汗撤兵,“雁关门事件”得到圆满解决。
在这个“雁关门事件”中,有三个人物值得我们注意一下:一个是王世充。当时任江都宫监,名义上是替杨广看护扬州行宫,但整个扬州什么能比皇帝的行宫更重要呢?因此,实际上他是扬州的老大。王将军是被杨广破格提拔的,得知杨广遭困,率领大军昼夜兼程,他自己每天甲胄武器不离身,还经常因担忧杨广的安危而流泪。就是这么一位“忠臣”,最后在洛阳逼着杨广的孙子禅让,自己过了一把皇帝瘾之后被李世民干掉了,世事真是白云苍狗啊。
还有一个是最终干掉王世充的李世民。当时只有十六岁,投军到屯卫将军云定兴的部下,他劝云定兴多携带旗帜军鼓作为疑兵,白天展开旌旗几十里连绵不断,夜里则金鼓相闻,敌人一定以为我方大批援军到来,就会望风而逃。否则,敌众我寡,如果对方全军来战,我军必定无法支持。这番见解和谋略,在世人面前堪称是一炮打响。
最有故事的就是一位幕后女英雄——义成公主。这位义成公主先是告警,后来又假传消息,最终救了杨广一命。史书上只说是“杨氏宗女”,是杨广的堂姐妹,但始终查不到是那一个人的女儿。我认为他不但是隋朝的超级忠臣,还是杨广的铁杆fans兼红颜知己。她的第一位丈夫是启民可汗,在此期间,她极力鼓动丈夫投向隋朝,并且最终促成了突厥和隋朝的蜜月期。
在大业三年杨广携带萧皇后北巡的时候,在行过“君臣礼”后,杨广夫妇还专门到她的帐篷里叙了“亲人情”,史书称萧皇后和她还成为了好姐妹。这很耐人寻味啊,要知道萧皇后可不是吃醋的人,杨广的风流韵事她从不干涉,还经常做个介绍人什么的。到了后来,杨广被宇文化及杀掉后,称霸河北的反王窦建德要和突厥联盟,突厥方提出的条件就是消灭宇文化及为杨广报仇,发展到后来变成威胁窦建德,如果你不打他,我就打你,宇文化及也确实是被窦建德打跨的,萧皇后后来也寄居突厥。为了怀念杨广,恢复隋朝,突厥还拥立了杨广的后人做皇帝,建立了政权。并且她也一直支持颉利可汗打着为重兴隋朝的旗号与唐朝为敌,隋朝以及杨广在她心中的地位可想而知。
这位义成公主应该也是一位美人,她先后嫁给了启民可汗、启民可汗的儿子始毕可汗、始毕可汗的弟弟处罗可汗(此处罗非西突厥被杨广颠覆了大汉宝座的彼处罗)、处罗可汗的弟弟颉利可汗。可惜在李靖大破突厥的时候,活捉了颉利可汗,义成公主却在乱军之中被杀(是不是唐军见色起意,先那什么后杀?),否则可能还要一直改嫁下去。可汗的正室妻子,突厥人称为“可敦”,义成公主的事迹可以概括为“流水的可汗,铁打的可敦”。
让我们八卦一下:风华正茂的杨广和青春貌美的义成早就情愫深种,为了分化突厥,义成大义凛然地踏上远去的征程。杨广在杨坚面前力图挽救这段感情,甚至不惜以死抗争,但最终被杨坚以“国之大义”说服(就象《英雄》中梁朝伟使李连杰不再刺杀秦始皇一样)。义成走后,杨广整日借酒浇愁,并且从此再也不相信爱情,最终被他的父亲杨坚剥夺了“做一个好人的机会”。杨坚深感愧疚,最终用帝位来做补偿。杨广在大业三年出巡,本意是要杀掉启民,夺回义成,但通过一番接触,双方却知道激情已经不在,光阴是爱情的真正杀手。义成也已经深深爱上了这块土地和质朴的突厥人民。相见不如怀念,杨广和义成深情告别,相约今生不再相见,今生永远相思……
从雁门关回来,还是要找个地方去放松啊,这时候,扬州就是最佳选择了。其实杨广早就准备去,不过在大业九年杨玄感造反的时候,顺便把杨广的那些豪华游轮都给毁了,杨广又派人监造,就在大业十二年,龙舟才建造好,运到了洛阳。
这个时候天下已经大乱,《说唐》上形容有三十六路反王七十二路烟尘,这些只是形容起义之多,倒不是实数。在这个时候,各处的起义还只是为了生存而进行的反抗,尽管规模比较大,但都还没有明确的政治纲领,隋军在镇压的过程中也取得了一些胜利。客观地讲,如果杨广能静下心来,修心养性,治国理政,不至于发展到无可救药地地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