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森心里瞬间便浮现出了两套具有参考价值的模板。
一套是摩拜,另一套是ofo。
可该选择哪一个?
毫无疑问,有着前世记忆的他当然会选择取长补短。
首先值得一提的是,ofo和摩拜在营销策略是有很大不同的,背后是双方公司理念的迥异,而这就充分体现在产品和用户层面上。
摩拜首先考虑的是车辆的经久耐用,其次才是骑行的体验。也就是说,为了4年的长使用周期以便节省后期运营维护成本,牺牲掉了部分用户的骑行体验。从智能锁,到GPS定位,摩拜单车噱头十足,
但沉重的车身、不好骑,智能锁不时失灵,也让用户体验变得不那么美好。
而小黄车首先考虑的是用户体验,车辆好骑、舒适度才是最重要的。这从小黄车轻便、座椅高度可调节,三角把手的设计可见一斑。不过ofo单车的耐用性一直饱受诟病,后期随着投放的小黄车越来越多,损坏的数量也是同步上升的,这一情况也严重影响了用户体验。
从产品设计来说,摩拜下的功夫无疑要大的多,用简单一点的话来概述就是ofo是一把锁,而摩拜才是一辆车。
两者的成本也相差甚远,一个成本价要1000,一个成本价只要500。
互联网是规模经济,赢者通吃,理论上ofo的低成本,先圈市场策略更符合互联网规则。
但于森最后想要的是与政府达成共识以及合作,所以他并不考虑这些。
拿出一款优秀、成熟的完全品,快速曝光在公众面前,再顺理成章地吸引政府的注意。
这就是于森的打算。
也就是说,前世后来居上的哈罗单车,它的模板,似乎比较符合于森的要求。
哈罗单车成本也不低,800。
摩拜追求独特性,使用偏心结构设计,为了满足结构强度而升高零件成本,而且由于偏心结构导致非标件比较多,所以成本被拉高了。而哈罗采用对称设计,可以大量使用标件,在保证了单车质量的前提下,成本相对较低。
而且,哈罗的车不是相对便宜,关键是它还可以节省75%运营的人,这点以后可以再说。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哈罗单车一直都重视产品的用户体验,放在产品研发上的投入很大,至少于森很少听到有吐槽哈罗单车很难骑的声音。
当然地,于森心里也就有了决定。
……
创建一家公司很简单,尤其是对于现在的于森而言,更简单。
他可以直接动用系统,轻松地就在这个世界里注册一家合法的公司,而这便是系统的另一种力量,能力及规则合理化。
至于公司名字……就叫共享单车吧,于森实在懒得再费那么多心思以及时间花在想名字上。
【“共享单车科技有限公司”注册完成。】
同时,五十万的扶持基金系统也提示于森可以动用了。
接下来,就是如何做。
整体上看,这个项目的模式非常的简洁,就是一个随时随地可以取用的自行车,共享单车项目。
但是这个项目包括的几大模块都非常大,要做一个独立的app,要自行设计一辆独特的自行车,要开发智能锁和后台智能锁的运营系统。而且你要有一个区域化的运营模式和队伍,所以每一块都非常大。
这也就意味着,现在于森对于人才的需求是相当热切的。
于森首先想到他需要有一个经验丰厚的技术总监来带队开发手机APP、做后台智能锁的运营系统以及维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