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本以为是一场势均力敌的战争,却在短短一个月之内分出了胜负,六路协约国大军,除了意大利地区诸国负责的一路外,全部取得了胜利突破!
百万俄军战损超过八成,这里的战损不是单指伤亡人数,还包括被打散后没有归队的部队和逃兵。
面对一路高歌猛进的协约国联军,瑞典和挪威两国立马怂了,在沙皇俄国接连丢掉波兰和乌克兰大半地区后,宣布加入到协约国当中,并把用来防御协约国登陆的部队用在了入侵沙皇俄国当中。
维多利亚政府的外交能力属实强悍,瑞典和挪威在瓜分沙皇俄国的诱惑下,开始全力以赴的进攻。
因为协约国给出的承诺就是他们占领多少沙皇俄国的土地,战后就能拿到多少。
当然,这是有极限的,不能超过南面的立陶宛地区。
不过协约各国都明白,承诺是承诺,打败沙皇俄国后,别说是维多利亚政府,就算是其他协约国也不可能坐视瑞典继承沙皇俄国大半遗产,成为第二个沙俄。
但是,芬兰地区已经是众多协约成员国公认的,划给瑞典的地区。
瑞典和挪威的跳反,顿时让沙皇俄国陷入四线作战的窘境……
立陶宛一条战线,芬兰一条战线,乌克兰基辅一条战线,印度一条战线……
如果不是沙皇俄国放弃了克里木半岛,或许就是五线作战了……
圣彼得堡政府看到这个局面后,立马傻眼了,别说是国际形势,就算是他们自己都不看好能赢得这场战争。
为此,沙皇俄国不得不从印度战场抽调兵力,印度地区也转攻为守。
同时,沙皇俄国还放缓了对中亚地区各部落的压榨,以及对阿富汗地区的复国提议。
很显然,沙皇俄国不打算直接占领这些地区,而是让他们以附庸国的方式帮助沙皇俄国扛过这次战争。
随着一个接一个傀儡政权的建立,沙皇俄国结束了在印度的战争,军队也离开了阿富汗和中亚,中亚地区被扶植起来一个哈萨克共和国作为附庸国,阿富汗地区则扶植起来一个阿富汗共和国……
共和国是欧陆兴起的国家形式,意味着文明先进的制度,最重要的是,共和国的总统权力被议会把控,国家的权利不可能集中在一个人手中,利于宗主国进行操控。
这也是协约国当中,共和国比例很大的原因。
收缩实力的沙皇俄国很快和协约国陷入僵持战当中。
利用内线优势,沙皇俄国最大的劣势后勤运输缺陷没有了,而且这是反侵略战争,沙皇俄国的暴兵速度显然更快一筹。
原本**的沙俄官僚体系,在亡国危机下,被那些真正掌权的沙俄杜马大贵族下了严令,伸手的时候开始注意了。
整个官僚机构的运行效率提升了足足一成!
很快,协约国就发现他们低估了沙皇俄国的极限动员能力。
百万大军没了之后,俄军投入前线的部队却变成了200万!
计划中的摧枯拉朽没有实现,反倒深陷战争泥潭。
随着寒冬降临,大量的非战斗减员让协约国联军损失惨重……
局部地区,沙皇俄国甚至实现了逆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