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仍先是赞成道:“民族融合是对等的民族经过长期的共同性增长的基础上融为一体,民族之间的共性逐渐增多,迁移杂居互相通婚,各民族互相学习共同发展,这的确是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
蔡仍随后语气一转,又道:“不过,民族融合,也是需要基础的,至少得是另一个或者另几个民族愿意放下芥蒂全心全意的与咱们融合,再通过共同生活、共同学习,才有可能达到民族的融合,像蔚州城这样,大家全都面和心不和,谈什么民族融合?”
陈康伯到底还不是历史上的那个能力非凡的宰相,现在的他只不过是一个刚刚进士及第不久、刚刚进入官场没多久的年轻官员,遭遇了这个挫折之后,他忍不住道:“相公,下官来之前可能将事情想得简单了……”
的确。
蔚州,也可以说是整个燕云,都有极为严重的民族问题。
这里是生活着汉、契丹、奚、渤海、阻卜等很多民族的人。
好的一面是,这里的契丹人、奚人、渤海人、阻卜人汉化成度非常高,对汉族有非常高的认同,这为蔡仍彻底收服这些民族的人奠定了基础。
不好的一面则是,在契丹、奚、渤海、阻卜等民族汉化的同,生活在这里的汉人也在胡化。
这一带的汉人,由于在唐末五代时期就开始与少数民族长期相处,其后又在辽朝统治下生活了近二百年,他们的民族性格和生活习俗都已经发生了很深的“胡化”,即少数民族化现象,从而和中原汉族产生了巨大的差别。
因此,宋朝出于对“胡化”汉人的歧视,指其为“番”、“虏”。
而辽朝用科举、任官和婚姻来使燕云汉人忠于自己,但又不信任大多数“非我族类”的燕云汉人,而将其置于社会的底层。
即便是到了金人统治燕云地区的时候,也是在重用部分辽朝汉臣的同时,在政治上将幽云汉人列于女真人、渤海人、契丹人、阻卜人等民族之后,排斥于统治阶层之外。
辽、宋、金三个王朝都对燕云汉人采取了既拉拢又排斥的作法。
可以说,燕云汉人是姥姥不疼舅舅也不爱。
这也就导致了,燕云汉人不仅在民族认同上日显孤立,且在政治态度上也没有固定的倾向。
再加上蔡仍带来的纯正的汉人。
这里的民族问题的确严重,严重到李纲和陈康伯这两个名相之才都难以调和。
当然,这也是因为蔡仍太急了,如果给李纲或者陈康伯足够多的时间,已经提出用民族大融合这个办法解决这些问题的他们,应该也能解决这些问题。
只不过,这个办法太耗时了,蔡仍等不了也不愿意等这么长时间。
陈康伯也知道,蔡仍着急,所以他继续说道:“下官愚钝,在下官想来,如今可能只有一个办法来解决这个问题了。”
蔡仍问:“什么办法?”
陈康伯道:“罢了下官的知州之职,改任冯从文为知州。”
蔡仍何等聪明,怎么能不知道,陈康伯的意思是,对蔚州使用羁縻府州制和羁縻部族制或是使用具有浓厚藩镇割据、羁縻部族色彩的省地正州执政体制机制把军政权交付地方土豪首领掌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