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起是一员不世出的军事天才,善于创造性用兵,把兵法推向一个全新的高度,对后世的影响很大。然而,他在后世的名声并不好,后人骂他屠夫,残暴不仁,更有些地方把吃豆腐脑说成吃“白起脑”,由此可见对他的恨意有多深了。之所以有这样的后果,那是因为白起在长平坑杀赵国二十万降卒。
后人把这事的罪过归罪于白起,其实这不对,白起不过是在执行秦昭王的命令,为秦昭王背黑锅。
这黑锅一背就是两千多年,将来还会继续背着,这的确是史上最强背锅侠。
秦昭王为什么要杀掉二十万赵国降卒?那是因为秦国无法安置,唯有杀掉。
首先,秦赵相持三年多,秦国府库消耗一空,关中庶民都在吃树皮草根过日子了,哪有粮食给这二十万赵卒吃。
关于这一点,有一个非常好的例证,那就是长平大战后,白起磨刀霍霍,准备进攻邯郸,一举灭掉赵国。
而当时的赵国,一夕数惊,只要秦军一到,赵国被灭是铁板上钉钉的事情。
然而,白起并没有等到秦昭王灭赵的命令,反而得到的是撤军的命令。
为什么撤军?后人说,那是范睢忌白起功高,听信了策士苏代的屁话,向秦昭王进谗言,从中作梗,破坏了这事。
这不过是后人脑补的。
秦昭王一代雄主,睥睨天下,焉能看不出来这是灭赵的良机,岂会被范睢破坏掉。实在是秦国府库消耗一空,秦国打不起了,要是灭赵之后,暴露出秦国的虚弱,山东列国合纵伐秦,秦国难以招架。所以,秦昭王取个稳妥之策,下令撤军,反正秦国已经拿到统一天下的资格,晚几年灭赵也没什么,赵国迟早是要被灭掉的,秦国恢复过来再动手也不迟。
所以,在秦国休整几年后,国力恢复了,秦昭王立即下令出兵灭赵,可惜,因为长平坑杀赵国降卒的可怕后果,让山东列国众志成城,联合起来抵抗秦国,秦国打了一连串的败仗。
其次,要是把这二十万赵国降卒用作苦役,这不现实。因为当时的秦国只有五百五十万人口,一下子在腹心之地安置二十万赵国降卒,这是百战余生的老卒,即使打散安置,那也是一个大麻烦,一旦聚众作乱,那就是在秦国心脏上狠狠捅了一刀。要是山东列国趁机合纵伐秦,秦国将全腹背受敌,后患无穷。
再次,要是把这二十万降卒编入秦军,那后果更严重。长平大战赵国惨败,五十万赵卒死伤殆尽,秦国惨胜,伤亡过半,所余军队不过三十来万人,降得住二十万赵国降卒么?要是三两万肯定没问题,问题是这是二十万,秦昭王真要这么做了,那就是自寻死路,不需要山东列国合纵攻秦,秦**队自己就完蛋了。
最后,放回去,这是最不可能的。秦国真要傻到把二十万赵卒放回去的话,赵孝成王会高兴坏的,以这二十万赵卒为骨干,补充齐兵员,很快就会形成战斗力,只需要三五年赵国就能恢复战力。
而且,这还是复仇之师,誓要和秦国决死一战,那后果就太严重了,一切回到原点,回到长平大战前,秦赵两强并立,还得再战一场,秦国所有的努力、心血白费了,鲜血白流了,将士们白死了。
更严重的是,赵国会吸取教训,不会再出昏招,秦国能战胜赵国一次,还能再战胜赵国两次吗?
二战时,英国从敦刻尔刻撤走了三十三万多人,只是人回去了,丢掉了所有的装备,但是,1944年反攻欧洲大陆时,英国已经有几百万大军了。如果当时的英国并没有撤走这么多人的话,重建一支为数几百万的大军难度会大上很多,因为缺少骨干。
秦昭王反复考虑,实在是没办法安置这二十万赵国降卒,只有杀掉一途了,一了百了,再无后患。
秦昭王作为秦国的王,当然不能出面做这事,得假手他人,白起大小长短正合适,秦昭王就授意给白起,白起不得不举起屠刀,坑杀了二十赵国降卒,因此而背上了千古骂名。
就在赵宸转念头这时间里,王绾和赢腾快步上前,抱拳见礼,道:“见过王上。”
“免了。”秦昭王挥挥右手,虎目扫视,目光落在赵宸身上,眼前一亮,右手冲赵宸一招,道:“赵宸过来。”
“赵宸好福气,竟得王上亲自召唤。”乡邻们听在耳里,艳慕在心头,个个眼睛放光,恨不得这种好事落在自己头上。
赵宸疾步过来,正要见礼,秦昭王右手一伸,疾如风,快如电,一把拉着赵宸,虎目圆瞪,上下左右前后,仔仔细细的打量赵宸,目光炯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