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军机处外,朝廷的各部也是如此,各自分出一半人手先行前往北京,而另一半继续留在南京。
对于这点,朱怡成并没有和之前大明那样在南京重设一套行政班子,搞什么另立南京六部之类的安排。
当年大明之所以另立南京六部,搞两套班子,那是因为历史的特殊原因,再加上南北道路不便的原因所至。
而如今,时代已经不同了,现在大明已进入了海洋时代,由北向南已不再需要通过漕运和陆路,如果由天津南下至多三日就能抵达南京,交通的便利使得南北沟通变得方便,朝廷也便于直接掌控江南。
更重要的是,大明已经开始修建铁路,等第一条铁路完成后,大明就会着手向北方延伸,这也让再在南京设立一套班子已没有了任何意义。所以朱怡成暂时只会让六部的部分官员进行南京留守,而取消了南京六部的设置,同时准备把南京像后世那样直接以直辖市的方式归于中央管理。
所以现在就连皇帝朱怡成,这一次北上也是单独一人,他的皇后、太子、皇子和后宫一应人等依旧留在南京,等日后再行北上。
护卫朱怡成北上的是东海舰队的一支分舰队,现在大明周边海域完全掌握在大明的手中,一路的安全自然是有保障的,何况朱怡成也不是那种养于深宫的皇帝,他可是复兴大明的马上皇帝。
由南京登船,自上海出沿海一路北上,为确保安全中途并未进行停留,仅仅两天时间就抵达了天津外海。
当舰上军官来报,说是马上就要抵达天津时,身着便装的朱怡成从船舱内走了出来,他来到甲板,朝着西方眺望着。
没错,一条地平线已经出现在了他的眼前,隐隐约约甚至能够看到天津城城楼的轮廓。呼吸着海上迎面而来潮湿而又冰冷的空气,回望着身后的茫茫大海,朱怡成不由的心旷神怡。
这时候,他突然间有写诗的想法,怪不得历史上许多古人会因为景色而发感触,从而赋诗一首。
可惜的是虽然有这样的感觉,但朱怡成心里知道自己不是那个料,他总不能吟上一首:远看沧海雾茫茫,近看天津在跟前的打油诗吧?这种诗流如果传下去自己恐怕都得羞愧至死。
至于当场抄一首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什么的,大气虽然则大气,但朱怡成也不想做这种文抄公,这点自尊心还是有的,所以只能在心中感慨一番后就此作罢。
看着很近,可离正式靠岸却还有些时间,在甲板呆了一会儿后,由于天气实在太冷,有些不习惯的朱怡成就回了船舱。
大约一个时辰后,他所的战舰终于停靠了码头,这时候重新换了常服的朱怡成在舰长的指引下开始下舰登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