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靳雪雯的讲解,江寒对战神一号的基本结构,很快就有了初步的了解。
接下来就该研究一下,如何改进它的性能,提升战斗力了。
“这是什么传感器?”江寒指着一个小机关。
靳雪雯看了一眼:“这是碰撞传感器。”
“这一颗呢?”
“红外线传感器。”
……
江寒一个个询问过去。
很快,他就看到了一个小洞洞,表面微微凸起。
江寒仔细看了看:“这里好像是个摄像头?”
靳雪雯点了点头:“这叫二维视觉传感器,其实就是一颗摄像头。”
江寒思索了一下,问:“通过这个东西,战神一号就可以‘看’到目标了吧?”
靳雪雯说:“对的,但因为是二维画面,不太容易判断出距离远近,具体工作过程是这样的……”
江寒用心倾听,同时拿出纸和笔,列了几个式子,写写算算起来。
“战神一号”最大的问题,是攻击移动目标时,射击精度太差。
敌机距离太远,子弹就会发生滞后的现象;敌机距离太近时,又会胡乱“抢拍”。
之所以会有这样的表现,归根结底是因为预测算法有BUG。
要想彻底解决这个问题,还是要从根本处入手。
事实上,对于实弹射击来说,无论数据处理速度多快,都必须对目标的移动轨迹做预测。
否则的话,子弹只会追在敌人的屁股后面,永远打不中。
很简单,当你经过计算、射出子弹时,敌机早就不在原来的位置上了。
“战神一号”定位敌机时,主要使用超声波传感器,限于硬件精度,效果不算很理想。
所以靳雪雯还通过摄像头,采集到实时图像,以进行辅助定位。
但她在图像处理时,使用了官方提供的图像识别框架。
说实话,官方出品的这个编程框架,稳定性真的不错,但效率方面就没法期待了。
虽然靳雪雯在NOIP中表现不俗,编程功力相当不错,但想要甩掉框架,从0开始自己造轮子,还是力有不逮的。
此外,她在处理图像数据时,对于深度的处理,得也有问题。
靳雪雯毕竟才初三,无论信息学还是数学,都还缺乏了一点底蕴。
能做到现在这样,已经相当不错了,还真没法苛责她什么。
根据靳雪雯的说法,“战神一号”的反应阈值是0.2秒。
也就是说,从发现目标、确认敌机方位,到经过计算,调整自身角度、发射出子弹,至少需要0.2秒的时间。
但这并不是说,其机载计算机的数据处理速度,只能达到每秒5帧。
真要是那样的话,类比成电脑游戏的画面表现,这已经卡成PPT了……
由于图像处理技术的限制,“战神一号”每秒只能处理大约10帧画面。
这个速率其实不算很慢,基本上达到了参赛机器人的平均水准。
但在瞬息万变的战场上,这样的信息处理速度,自然是无法让人满意的。
关于如何改进“战神一号”,江寒很快就有了思路。
如何通过摄像头,算出与敌机的相对距离?
最容易想到的,就是安装第二颗摄像头,形成三维视觉,然后用立体成像算法,把数据放到三维空间中处理。
但这种算法比较复杂,且需要反复测试,调整参数。
这需要大量时间,可明天就要参赛了,可能会有点来不及。
那么还有没有别的办法呢?
其实是有的。
靳雪雯编写的控制程序,其图像处理部分,在通过像素信息计算深度时,存在相当大的误差,对角度的判断也有一点小问题。
这是导致预测失败的根本原因。
只要对目前的图像识别算法,做出一些改进和优化,使其能正确计算深度和角度,就能正确预测敌机的行动了。
同时还要尽量提高数据处理的效率。
当帧率超过10以上,就能极大缓解各种由于延迟导致的问题,超过20,肉眼就看不出卡顿,如果帧率超过30……
江寒算得认真,靳雪雯就一直聚精会神地看着他的侧脸。
不知怎么的,脸上就热了起来,小心脏也跳得更加欢快了。
唔,果然认真工作的男人,才是最有魅力的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