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的艺人榜单,一直以来都具有很强大的公信力。
许多对娱乐圈有所关注的人,都会通过这个榜单,了解各位明星的排名。
榜单综合各种因素,统计出艺人所具有的分数,最终以这个分数排名。
而除了这个分数外,一些相关的指标也必须达标。
人气、认知度、作品,这三者是占比最大的,也是最重要的三项条件。
进入三线明星,必须人气要达到一定界限,大致是根据网络上的相关话题度来的。
这也是第一个指标。
第二个指标是认知度,就像陆源当初进入二线明星,就是靠两首Rise以及与北极熊的口水战,引起了更多圈外人的关注,才让他最终进入二线。
这一般来说,都是需要出圈的,像RISE男团的赵祯宁,现在在人气方面差不多被粉丝顶起来了,但是在认知度方面还差了不少,不关注综艺节目的人基本不认识他。
陆源就不同了,现在除了关注综艺节目的人外,还有一票喜欢音乐的人对他认可。
第三个也是最后的一个指标就是作品了,这里的作品指的往往是那种引起全民关注的作品,可以是电视剧电影,也可以是综艺和专辑。
当然,虽然标准定在这,但也不是一定不能打破的,像刚归国那时的路宏,就光靠人气将自己给顶了上去,然后因为各种话题又完成了认知度的条件,短短几天就冲上了二线。
虽然最后卡在二线一段时间,但最终还是靠着《奔跑吧,男人》起来了。
陆源之前倒是跟他曾经挺像的,但无奈流量为王的时代已经渐渐过去了,他算是削弱版的路宏吧。
但这只是之前的情况,《那年夏天》一出,将立马让他跟其它流量明星区分开。
渐渐到了以作品说话的地步,标签也慢慢从偶像过渡当歌手,当然,流量明星这个帽子短时间还是摘不下了。
但不得不说陆源有够倒霉的,没赶上流量的鼎盛期不说,还没搭上唱片时代的末班车,如果放在十几年前,他仅凭这一张专辑就可能一战成名!
十几年前到二十多年前,那是歌坛的黄金时期,娱乐圈里的大佬几乎都是歌手,演员被压的叫一个惨。
但是如今,风水轮流转,一线大咖基本都是演员了,最厉害的一批歌手,基本也局限在二线中,倒不是没有认知度和作品,而是人气不行了。
这是一个看脸的时代...声音,要排在脸后面。
怎么说呢...歌坛像是渐渐从娱乐圈中隔离出来了,以往的歌手,只要专注音乐,专注作品就行了。
但是现在,一个歌手如果不上综艺,那人气就蹭蹭的掉。
这一点从新生代歌手还有各大公司的练习生上都能看出来,演员路线的,基本都是综艺和影视路线,以后大多不会碰音乐路线。
而走音乐路线的,最后往往都会变成主攻综艺和影视路线,自己的本职倒是渐渐淡忘。
这也是没办法的事,市场决定需求,大众对演员的关注高过歌手,也就只能以影视综艺为主了。
这算是一种时代的必然变迁吧,也不全然是坏事,就像相声艺人和话剧、喜剧、小品演员,都受到了更多人的关注。
话剧、喜剧、小品演员虽然也是演员,但它们跟电影电视剧演员又不同...
真要细说下来,娱乐圈里的门道可深了,怎么样在娱乐圈走的稳走的顺走的深,也是一门大艺术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