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九十年代开始,国家逐步放开商品价格管制,同时提高企事业职工的工资,这造成了大幅的货币贬值和物价提升,也让一向强调储蓄的国民爆发出强烈的消费潮。
因为钱越来越不值钱,不花出去就越亏,还不如换些实物更保值。
但是......
又要说个但是。
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消费需求和普遍落后的社会生产力是当时的最大矛盾。简单讲,老百姓想要二十一寸的大彩电,可国内彩电产量不足,十四寸黑白电视机又过剩。
谁要那破玩意?
**十年代,国内花巨额外汇引进了超量的彩电生产线。结果......,由于管理和技术上的落后,再加上没有完整供应链,光有生产线没个卵子用。
比如说彩电核心部件——彩色显像管无法生产,国内只能造个壳子。又得花外汇从国外进口,被人一刀又一刀的割肥肉。可国家哪来那么多外汇啊?
新世纪的年轻人不会知道,当年国内真没核心技术。彩管不能生产,空调冰箱的压缩机不能生产,电脑里几乎啥都不能生产,基本上就是进口组装。
三十年后搞个‘贸易战’,‘矮大紧’之类公知大V上蹿下跳,一天到晚的‘药丸药丸’——老百姓又不是记忆力只有七秒的鱼。九十年代那么糟,还不就熬过来了。
九十年代的城镇家庭属于家有积蓄,但收入有限,日常消费非常节省,但面对重大事项出手毫不犹豫。比如好些父母一辈子积蓄就为了给孩子结婚用。
许多职工收入也就百来块,家电商品动不动就几千上万。大家都是想买却买不起,只能等机会。
现在机会来了。
‘和谐超商’,这名字对于现在的老百姓来说,其实挺怪异的。但名字什么的无所谓。
开业第一天,店铺摆在门口的蔬菜瓜果压根没人理会,顾客全挤进店内看家电。店里已有明示——都是二手的,但包退包换保修。
按新旧程度不同,二手货价格普遍在原价的三分之一到五分之一。
“拼单打九折啊,只要两人一起买,一律九折。”店内人太多,人头簇拥。店员不得不站在柜台上高喊,提醒顾客还有优惠。
现在是人情社会,没有互联网,电话都不普及。之所以搞‘拼单’,完全是为了人拉人,扩大影响力。
就是便宜,就是打折,就是要折上折,就是要把老百姓的存款都榨出来。榨出来就可以去做再投资。
刚刚进店的顾客只看不卖,毕竟几百上千的花销,又是二手,必须好好挑一挑,不会轻易做决定。可一旦挑好了中意的商品,立马有人喊道:“这台彩电我要了,我要了。”
柜台前摆着一台二十四寸彩电,牌子是‘长虹’。也没人明白为毛‘进口二手货’里混进了一台‘长虹’,但这台彩电正在播放新闻。
平面直角,屏幕无瑕疵,画面靓丽,声音饱满,除了外壳有点破,这台彩电可以算九成新。这么一台二手货,只要两千四百块。绝对是店里性价比最高的一台。
新货可是要六七千啊!
一名中年男子直接将这台彩电给抱住,生怕有人抢似的大声嚷嚷。实际上他这一抱,更激发店内顾客的好奇和购物欲。好些人挤过来,也想看看这台彩电到底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