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这份文件,里面牵涉的确实是一些他不太应该看到的东西。
标题叫“天网计划”,后面还打了个括号,“e计划”。
小写的“e”,不是electronic,而是自然常数。
讲的,是“人工智能”。
“通过加速式即时演算机制,向复数个底层逻辑相同的软件程序写入不同的信息文本,探究人类大脑是否存在可复制性……”
简单来说,就是做一大堆“AI”,扔到靠即时演算构建出来的虚拟世界,让这些“AI”像小孩子一样出生、成长,不同“个体”赋予不同的“人生经历”,希望借此能够培养出他们的“自我意识”;
再直白一点……
这游戏就是这项计划的试验田,里面的npc……当然不是计划目标。
而是部分“玩家”。
有一部分“玩家”,实际上就是这种机制打造出来的机器人,所谓的“学习”,其实就是对真实人类玩家群体行为的一种模仿。
在与人类玩家的接触当中,统计收集人类玩家在同一场景下的不同选择,当自己也遇到了类似的情况,就直接从记录库中找打对应的记录去模拟——随机选取一种,行动、说话,都是这样;
发展到一定程度,放开权限,不强行规定按照之前的出现的频率来随机,让“AI”自己定,看它们做出来的选择和人类在那个场景下的选择频率误差有多大。
其实人类的成长,也是一种“模仿”的过程,小孩子认知世界,首先当然是看能不能吃,再来就是模仿,碰到一件事,看身边的大人是怎么做的、那他也怎么做。
不一定是父母,小孩子的模仿天性不会管你这个人跟他亲不亲,只要看见了他就会学,当然父母的影响肯定是最大的,毕竟接触机会多。
就好比如说chengdu,这里的人,生活安逸,民风“淳朴”,非常热衷于某些“传统文化”——天天打麻将。
工作了,有同事是chengdu人,他说他不打麻将……谁信啊?
从小到大耳濡目染,上学读书吃个早点身边都有麻将声,晚上下了自习回家路过那里看见还在打,这种环境下长大,他能不打?
这份文件上写的天网计划,就是这样的一种从模仿到学习的过程,不是说真的希望能产生“人工智能”,而是看这种有数据支撑的“模仿”。
依然是假“智能”,依然是按预设程序去走,只是看这种程序表现出来的“随机性”能不能骗过大众的眼睛。
这是计划的第一步,能做到这个程度,才能算勉强摸到了“人工智能”的门。
归根结底,还确实是先探究完全意义上能够脱离程序预设的人工智能,某种程度上,算是新创造出一个物种。
之所以又称为“e计划”,按墨斗理解应该就是这么来的。
自然常数是一个很神奇的数字,很多方面都需要用到,有些使用场景很多人都知道,但有一些就不是那么深入人心了。
比如说,“数学进制效率”。
人类是十根手指,数学逻辑用的是十进制,
现行的民用计算机用的是二进制架构;
2进制和10进制,哪个更好呢?
能用2进制,能不能用3进制、4进制,或者其他进制?这么多数字,哪个最好呢?
这个没有人敢下定论,只能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