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上的时候,邵玲也过来,两个人一起做姚远根据书本上每个章节段落,出的考试题,不会的姚远再专门讲解。
再后来,张建国就来了。
美美还真没敢拿姚远的话当耳旁风。她知道姚远是为她好,也知道姚远说话算话的习惯。不听话,他会真的不帮她。
那时候,考上大学是所有在黑暗里生活了许久的年青人,唯一可以看到的光明。
不要说张建国才二十五岁,在一些上学不限年龄的省份,四十多岁的老青年们都在学习,大有跃跃欲试的架势。
夫妻共同准备高考都是常见的情况,甚至有父子一起准备参加考试的。
姜姨不多说什么了,姚远就一心准备让抗抗去上大学。
他教的只是理论知识,那时候,还有政治时事知识。特别是抗抗准备考文科,语文作文,历史,政治,这些科目都是必考科目。
而那个时代,这些东西里,都或多或少地含有时代因素,三十年以后的标准答案,反而不是正确的。
这个时候,在这股考大学热的推动下,矿机子弟中学专门组织了夜校,由才解放出来,恢复了工作的老教师上课,辅导大家学习。
老教师是这个时代的人,传授的知识,就比姚远更接近这个时代的标准答案了。
于是,抗抗和邵玲、张建国就一起去子弟中学的夜校班上学去了。
有夜校班的专业辅导,让抗抗考上大学,姚远就更有把握了。
抗抗虽然笨一些,可架不住有他这个知道未来的老师啊。
首先,数学方面,邵玲和张建国不过来了,他就会有更多的时间来单独教抗抗,让她考个高分。
还有加试的科目,英语,他也可以专门辅导抗抗。
最重要的一点,他曾经在网上看到过省里那年高考的语文试卷,没有几个题目,最重要的题目他记起来了。
作文题目是《我最难忘的一件事》。而古文题目,只是给一段古文加注标点符号,那段古文是《鹬蚌相争》。
虽然当年是五百七十万学子报考,只招收了二十七万,但抗抗有他这个可以预知语文题目的先知,考上的把握是极大的。
晚上的时候,吃过了饭,姚远就用自行车带着抗抗,去四村的子弟中学去上辅导夜校。
夜校晚上七点开课,十点下课,姚远就再用自行车把抗抗带回来。
抗抗是幸福的。好多结了婚的男人,都不愿意自己的妻子去考大学,而只顾自己。张建国就是那样,他媳妇在家里照顾孩子,他则出来学习,要考大学。
整个矿机,恐怕也只有姚远这么宠着抗抗,亲自接送她上下学,还亲自教授她知识。
放学了,抗抗坐在姚远的自行车上,望着大家都羡慕地看着他们,心里那个幸福,是无以言表的。
她会在黑暗里,紧紧地搂着姚远的腰,把头贴在他带着汗水味道的脊背上,闭着眼享受这只有她有,别人只能羡慕的幸福。
可是,好景不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