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哦,我睡得太死,真没听到,抱歉了,瑞恩。来,过来坐,你吃过了吗?”莱曼继续招呼道。至于为什么没听见,自然就没必要详细的解释了。
伊娃-格林吃着西多士,听到莱曼撒谎,不禁俏脸微红。
瑞恩坐下,倒也没对伊娃-格林的存在说些什么,昨晚,他也是看见莱曼要伊娃-格林陪着的。
至于,他们之间是什么关系,莱曼不明确的说,他也没必要清楚。
“莱曼——”一旁的托马斯在看报纸,又随手递给莱曼一份。
他喝了一口咖啡,接了过来。
显然报纸上面的内容跟他们的作品《狂怒》有关。
“《狂怒》既满足了观众想要大场面的需求,里面的几场战斗戏,绝对让人看的酣畅淋漓、肾上腺素飙升,也没有过于追求场面上的刻画,而忽略角色。在尼古拉斯-凯奇、希斯-莱杰、乔-博恩瑟等几位演员的精彩演绎下,一份弥足珍贵的战友情让人看的也是心生感慨......”
“导演对于影片的氛围和角色的塑造以及镜头的运转,都把握的非常优秀,故事的剧情节奏也不拖沓,开门见山的战争时代背景,就仿佛告诉了大家,这部电影不会让人失望;它也确实做到了,这绝对是一部精彩、优秀的二战题材电影,甚至在坦克戏份的描写上,更是有其独特之处,听说是请来真坦克实地拍摄的,想来,应该不会错......强烈推荐大家去看看。”
看到这里,莱曼点了点头。美国的新闻媒体还是很上道的吗,说收钱说好话,就拿钱吹捧。
他又翻开一份《纽约日报》,轻易找到了与《狂怒》有关的内容。
“导演一开场就用恢弘大气的战争镜头,果真足够的吸引眼球。首先开场利落,通过老妇人思念战死儿子的回忆,介绍了时代背景是在二战末期,接着完全不给人反应的时间,便转到了盟军和德军正面交战的戏份。十几辆坦克一字排开也是霸气十足的登场:与步兵平行推进,猛烈的炮火压制的敌军一度毫无还手之力,坦克的轰鸣声搭配着落地炸开的炮弹......”
“战争的气息扑面而来,分分钟点燃观众的荷尔蒙,而且电影体现出来的对战争抹杀人性的反思,才是它真正的动人之处,看着稚嫩的诺曼一步一步的成长,那种不断付出的代价,真是让人意外的难受......”
“铁与血,情与义,也没有过分的矫情,《狂怒》难得拍出了一种强硬至极,又原则到死的触感,能让观众看到战争最真实、最残酷的一面,那平凡的士兵们,从容赴死的场景,就算回想起来,依然会让你鼻子酸酸的......推荐。”
“恭喜你,亲......莱曼。”伊娃-格林也在看着报纸,虽然上面没有一点她的存在,但依旧也为莱曼高兴着,她微笑着说道。
虽然被人夸赞的感觉很不错,但莱曼并不觉得这有什么,淡淡的说道:“派拉蒙的公关做的不错。”莱曼赞美了派拉蒙影业一句,继续说道:“才刚开始,媒体好评什么的,太虚了,并不值得借鉴。”
又看了几份报纸,全都是从各式角度夸奖《狂怒》的。
吹捧的意味太明显了,他又不是拍的十全十美,连他自己都觉得吹过了,只是一部侧重商业气息的电影,说的好像要拿奥斯卡了一般,真不低调。
他不知道的是,这些报纸上的报道只是凤毛菱角,那些影评人还没发力呢。
要说影评人这东西,也是奇怪。
后世随着互联网兴起之后,几乎失去了地位影响力和流量关注度,但在这时,却还是那些北美的观众们第一时间的印象化选择。
而那些影评人之所以愿意吹捧,既有红包润笔费的效果在里面,也是因为莱曼的这部电影确实挠到了一些人的痒处。
角色大过背景场面刻画的,在二战题材这个框架里,确实不多见。
媒体的推荐外加一些影评人的力捧,《狂怒》的首映口碑起势升温已经是不可阻挡的事情了。
派拉蒙、CAA、欧罗巴在此前的努力果然没有白费,《洛杉矶时报》、《芝加哥日报》、《巴黎人报》等等,这些销量颇高的报纸也随即发力,所造成的电影关注度和影响力,自然也是不错的。
不过,对于《狂怒》能取得什么市场的回馈来说,这些又都是虚的,只有票房,也唯有票房才是最真真切切的数据,才能让人信服。
吃过早餐当午饭之后,莱曼看了看时间,已是下午三点多了。
放下最后的一份报纸,莱曼站起来说道:“走吧,去派拉蒙影业看看吧,我们也要知道此前宣传的效果会是怎么样了,希望,这些评价能吸引到更多的观众走进电影院。”
“一定会的。”瑞恩肯定道。
“乔治呢?”
“他一大早就去派拉蒙影业的总部了,他比我们更在乎。”
“哈哈。”对于瑞恩的调侃,莱曼不以为意。
乔治为人就是这样,总是负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