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义说(10 / 17)

将欲歙之,必固张之。将欲弱之,必固强之。将欲废之,必固兴之。将欲夺之,必固与之。

天下之人常为阴阳转徙,而不知反。故欲张者必歙,欲强者必弱。知雄之为动,而当守其雌。知白之为明,而当守其黑。故处之以歙,则天下之张皆归之,而不为彼之所歙。持之以弱,则天下之强皆归之,而不为彼之所弱。

是谓微明。

非见机者,不能与于此。

柔弱胜刚强。鱼不可脱于渊,国之利器不可以示人。

鱼之为物,深潜退伏而藏于深渊之中,而不可脱于渊。圣人之利器,常隐于微妙,而不可离于朴也。

第三十七章

道常无为而无不为。

前言道常无名,言道之主。此章言道常无为,言道之变。

侯王若能守,万物将自化。

言道之主,故曰“万物将自宾”。言道之变,故曰“万物将自化”。侯王守道则无为也。万物将自化于道,故无不为也。庄子曰:“无为而万物化。”

化而欲作,

化而裁之谓之变,言化欲作,作则动而已。

吾将镇之以无名之朴。无名之朴,亦将不欲。不欲以静,天下将自正。

第三十八章

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上德无为而无以为,下德为之而有以为,上仁为之而无以为,上义为之而有以为,

仁者有所爱有所亲也。惟其有所亲爱,则不能无为矣,其下者可知也。上德无为而无以为,羲皇也。上仁为之而无以为,尧、舜也。上义为之而有以为,汤、武也。上义,下德也。或曰:汤、武大圣人也,谓之下德,可乎?曰:圣人之所同者,心也。德之所以有上下者,时也。大圣人者,易地则皆然。

上礼为之而莫之应,则攘臂而仍之。故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夫礼者忠信之薄而乱之首。前识者,道之华而愚之始。是以大丈夫处其厚不处其薄,居其实不居其华。故去彼取此。

第三十九章

昔之得一者,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神得一以灵,谷得一以盈,万物得一以生,侯王得一以为天下贞。其致之,天无以清将恐裂,地无以宁将恐发,神无以灵将恐歇,谷无以盈将恐竭,万物无以生将恐灭,侯王无以为贞而贵高将恐蹶。故贵以贱为本,高以下为基。是以侯王自谓孤、寡、不谷,此其以贱为本邪,非乎?故致数誉无誉。

知一者以贱为本,而内韬至贵,故世不得而贵,亦不得而贱。苟为己而数致称誉,岂真誉乎?

不欲琭琭如玉,珞珞如石。

第四十章

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天下之物生于有,有生于无。

道之用所以在于弱者,以虚而已。即在天者而观之,指我亦胜我,我亦胜我,则风之行乎太虚,可谓弱矣。然无一物不在所鼓舞,无一形不在所披拂,则风之用在乎弱也。即在地者而观之,决诸东方则东流,决之西方则西流,则水之托于渊虚,可谓弱矣。然处众人之所恶,而攻坚强有莫之能先,则水之用在乎弱也。又曰:反非所以为动,然有所谓动者,动于反也。弱非所以为强,然有所谓强者,盖弱则能强也。虽然,言反而不言静,言弱而不言强,言动则知反之为静,言弱则知用之为强。天下之物生于有,有生于无,亦若此而已矣。弱之胜强,道之妙用。如水至弱,能攻坚强。

第四十一章

最新小说: 全世界都玩异能只有我修仙 蛇仙:开局吞噬仙帝 给美女花钱能返现,屌丝逆袭 穿入洞房,农家丑女要翻身 悟性逆天,禁足藏经阁八十载 玄门弟子修仙录 被全家读心,我恶毒人设不保 报告三爷,夫人又去打架了 被骗缅北,真实遭遇 苟王,我的师兄太低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