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到一柱香功夫,常遇春果然领着十来号人下山来。
朱元璋见众人中还有一个十五六岁的少年,那少年虽身高与大人无异,但明显偏瘦弱,且脸上稚气未脱。
便好奇问道:“遇春兄弟,怎还带着个孩子?”
那少年一听,脸色铁青,显然是不高兴别人说他是个孩子。
常遇春哈哈笑道:“这是我小舅子,叫做蓝玉,平时在家里调皮捣蛋,又不喜欢读书,只喜欢舞枪弄棒,便将他带在身边,平时指点一下拳脚功夫。”
转头对蓝玉道:“快拜见朱大帅。”
蓝玉便对朱元璋拱手道:“小子蓝玉,拜见朱大帅。”
朱元璋哈哈一笑,“好!有常兄弟的指导,日后定是一名勇将啊。”
朱元璋见常遇春武功了得,便封他为先锋,领着众人回了和阳城。
不过月余,和阳城兵马益盛,城中粮草故略显不支。
朱元璋召众人商议。
李善长献计道:“现和阳周边多为义军,且都尊小明王。既然都是自家人,那江北自然已经没有可取粮草之地。要解眼下和阳粮草之困局,只能渡江南略,自古江南富庶,钱粮充沛。采石为元廷重镇,必有有粮仓,南下采石,粮草之危自解。”
朱元璋摇了摇头,苦笑一声,“可惜我和阳没有水军,怎么渡江南略?”
李善长笑道:“和阳确实没有水军,但巢湖上有啊。”
朱元璋奇道:“巢湖水军,与我和阳何干?”
李善长回道:“那双刀赵,李普胜有水军万余,战船千艘,于巢湖结寨。与庐州左君弼不睦,屡有攻伐。现左君弼势大,那水寨被围,已不可久持。属下与其部将俞廷玉有旧,修书一封,大帅助其破敌,事成之后让其归附,便得渡江之水军。”
商议已定,三日后,俞廷玉之子俞通海携李普胜亲笔信赴和阳,望和阳义军去往巢湖,破庐州左君弼之围。
翌日,朱元璋亲率一万人马,以常遇春为先锋,与俞通海一道直奔巢湖。
到得庐州,常遇春一马当先,万军丛中如入无人之境,只杀得庐州兵人仰马翻,巢湖之围遂解。
李普胜与朱元璋一道检阅了巢湖水军,见巢湖之上千帆竞发,百舸争流,大喜。
李普胜却忽然道:“这水军要从巢湖到和阳,要么走铜城闸,要么走马场河,不过这两条水道都被蛮子海牙的水军控制了,现在水军没有办法开赴和阳。”
朱元璋眉头紧皱,“没有别的水路吗?”
李普胜摇了摇头,“之前还有一条小河叫港河,不过现在是枯水期,那港河水太浅,河面太窄,大船无法通行。”
众人便一齐到那港河看察了一番,有些地方几乎断流了,别说大船,小船都过不了。
朱元璋便问道:“那该如何是好?”
李普胜回道:“除非天降大雨,让这港河水涨起来,否则这千余战船,确实无法开到和阳。”
朱元璋看了看天上的日头,烈日当空,哪有要下雨的样子。</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