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方案的做法需要搭建一个布满ed的集装箱。
简单的说,就是制作一个六米见方的灯箱,在其内部打出虚拟场景的画面,照亮身处其中的演员的脸,匹配演员的主观视角。
在ed灯箱内部,cg环境跨越整个墙壁和天花板,模拟地球的反射光以及场景反射光照亮演员,并为演员视觉参考,让他们觉得他们是漂浮在太空中。
这一别致的方案,可以直接把将要用于合成的虚拟环境光拿来照亮演员的脸。
也就是说,演员在灯箱中,四面的ed屏幕上都会显示出太空的景象和光线,这样既能够让他们脸上打到的光,和电影剧本中的样子相符合,到时候好做后期。
还能够帮助两位演员入戏,让他们多少有点身临其境的感觉。
这可比对着四面绿布演戏来的容易多了。
打个比方,比如这场戏要拍太空望远镜被卫星碎片给击中产生爆炸的戏,那就直接在灯箱内部的ed屏幕播放这段戏的cg画面。
这样主角身处其中时,脸上就会倒映ed屏幕投射出来的爆炸焰火,效果满满
只是要做到这点,必须得让特效部门先把这部分的cg特效画面给做出来,完全渲染好,然后再放到ed屏幕上,演员再实拍。
一般来说,任何一部特效电影,都是先搭绿布拍摄,然后再做后期特效合成,从来没有过先做特效画面,然后再实拍的。
但到了地心引力这,就要创造这个第一次了。
这对华夏电影行业来说,绝对是一件新奇的事情。
从来都是好来坞特效技术引领世界风潮,全球其他国家的导演纷纷学习好来坞是怎么使用电脑特效的。
现在,华夏电影居然开创了一种新的拍摄方式
在吴渊的构想中,剧组先要把部分cg特效镜头给做出来,然后再让演员身处合成的虚拟环境之中,再进行正片的拍摄
不经意间,他居然摸到了虚拟与现实结合的拍摄手法,这可太超时代了。
就是想要尝试这种新颖的拍摄方法,需要先等等。
做这么一个六米长宽的ed灯箱,不但耗资巨大,而且还需要时间。
道具组最起码要一个半月才能做好这玩意。
吴渊也不得不临时更改了拍摄计划,将所有太空外景的戏份,全都排到了后面拍,前期先主要拍摄在空间站内景的戏份。
这样一来,除了巩利之外的其他演员,全都暂时不用来开工了,吴渊还得和他们重新修改合同。
毕竟本来王学祈签的合同里的拍摄档期是10月到11月的,现在可能要改到12月到1月,这些都需要协调。
还好,王学祈今年档期很宽裕,人也比较好说话。
在重新修订了演员的拍摄档期后,停摆了半个月的地心引力剧组,再次重新开机。
只是这次重新开机,受到的关注就不是很大了。
吴渊也不在意这些,在怀柔影视基地的两个摄影棚内,开始了巩利的独角戏拍摄。
作为国内第一,而且是文戏第一的女演员,和巩利合作绝对是很轻松的一件事。
都不需要他怎么讲戏,巩利对剧本就已经有了很深刻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