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月之后,王河村的老百姓已全部搬走。
张方平悬着的一颗心总算落了下来。
这一个月的时间里,张方平没有从前忙,倒能抽出时间来教教苏辙兄弟两人。
他是越教越觉得欣喜,这兄弟两人远比他想象中更为聪明,凡事一点就通,更能举一反二。
更叫他欣喜的却是苏洵。
这日他拿着苏洵的文章是翻来覆去看了好几遍,最后也不叫蒲叔请苏洵来书房,亲自过去了一趟。
等着张方平见到苏洵时,苏洵正带着两个儿子在碳盆旁烤红薯吃,专心极了“这红薯是我差平安买的,跑了好几家才买回来,说是空口吃就甜如蜜,若是烤了吃想必味道更是不错。”
如今他与苏轼的眼里心里只有烤红薯。
还是苏辙看到了门口的张方平,含笑道“张大人,您来呢”
张方平微微颔首,这才走了进来。
苏洵面上有些挂不住,觉得很不好意思。
纵然这些日子苏辙兄弟二人如何在他跟前夸赞张方平学问出众,为官清廉,但他对这位张大人还是亲近不起来,不是他不喜欢这位张大人,只是觉得每每看到这位张大人觉得怪难为情的。
就好像贪玩且不求上进的学生看到了先生一般。
他可是听蒲叔说过的,说这位张大人极其好学,每日不管办公到多晚,总会看几页书再睡觉的。
张方平今日并非冲苏辙兄弟两人而来,而是冲着苏洵而来,甚至没有寒暄,一摊手就将苏洵所做的文章拿了出来“这文章可是你做的”
苏洵更是羞愧。
他是知道这篇文章的,从眉州到了益州一路走来,他见不少百姓流离失所,日子贫
寒,一怒之下就写出这样的文章来“是,叫大人见笑了,这是我闲来无事所做,当不得真”
张方平看着他的眼睛“你这篇文章做的极好。”
“如今文人学子日日所学不过是为了科举仕途,做文章时要么讲究稳要么讲究词藻华丽,却是又假又空,猛地一看文章做得很好,可若仔细回想起来,却是言之无物。”
aa“可偏偏就是这些人过了春闱,考中进士,为朝廷效力,真是可笑。aa“
他看着苏洵,目光中也流露出赞赏之色来“你这篇文章虽言词激进,却是你心中所想,好,很好”
“我与你二哥乃多年老友,从前就听他提起过你,说你聪明过人,却一直不愿安心踏实苦读,在我看来,你的才学远在许多官员之上。”
这话已是极大的褒扬。
苏洵一愣,万万没想到能从张方平嘴里听到这些话。
从前在眉州时,他也时常做文章,也曾试过与眉州的有识之士探讨一二,可那些人读到他的文章一个个是面露讥诮,久而久之,他便也没与那些人来往,更觉得自己的文章乃一团狗屎。
张方平看他表情,大概就知道他在想些什么“这世上多的是人云亦云之人,并非旁人称好的东西就是真的好,也并非旁人奚落你,你的东西就不好。”
“你能一直坚守本心,就已是极其难能可贵了。”
这话可谓说到苏辙心坎上去了“张大人您说的极是,我爹爹也是很有才学的。”
张方平微微颔首“若你们爹爹是个平庸之人,也就教不出你们这样的儿子来”
一番话说的苏洵简直羞红了脸。
接下来的日子,与其说张方平在教苏辙兄弟两人,不如说与苏洵探讨学问更为贴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