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诛心的问题,却也是量刑者最该考虑的问题之一。
说是烧杀抢掠,究竟哪些人犯了罪,罪行又到了什么程度
嫌疑人只两三个的时候,就算判别不了,多的是昏聩的县官一下全给定了罪杀了了事,但那是八十人。
若是互相维护,或者各自攀咬,干扰执法者的判辨,那该如何
全杀了吗
生杀予夺是上位者的权利,远在京城轻飘飘一个字决定旁人性命。可设身处地,站在牢狱之前,听着高墙内传来的一阵阵啼哭之声时,每一个决断都是将自己剖裂开来审视的过程。
良久,沐景序开了口,声音微哑,却又带着不容置喙的庄严“那便同罪论处。”
大理寺的案簿里总会有冤假错案,历朝历代总有枉死刀下的魂灵。掌院称呼他为殿下,问的便是他作为大虞三皇子,在那样一个新朝刚定,局势尚不稳固、朝中众人分身乏术的情况下,出现这样一桩大案,究竟该怎么处置。
八十人的性命,换至少未来三年内,再无流民犯乱,无论从哪个角度来看,都是最正确的选择。
掌院似乎轻笑了一声,坐到沐景序对面,将古籍调换了方向,朝着自己。
“当时的知府也是这样说的,消息传到京城,陛下或许尚存了一丝善念,也让他们自行认罪按律处置,但殿下你猜,这句话说完之后发生了什么”
沐景序望向他。
掌院“年老者纷纷站了出来,言及所有罪行都是他们所犯,与子孙后代并无关联。当夜牢狱里甚至有三名年逾七十的老人撞墙而死,说是畏罪自杀。”
蝉鸣声切切,沐景序闭上了眼睛。
所以他很难去想那些年发生的事,便是回忆,也不敢脱离开自己亲身经历的那些,再多想一分一毫。
哪有什么“庆正”、“勤王”、“平叛”
翻开那两年的史书,每一行每一页涂抹的都是滚烫而鲜活的血液。
尸骨堆成的盛世王朝而已。
若无战争,他们也不过是村庄里安居乐业、勤勤恳恳的庄稼汉。
正当沐景序觉出一阵难言的悲凉时,掌院却说“束手无策之际,寒英写了篇折子送到京城交给了柯太傅,又由太傅呈给了陛下。”
“杀人偿命,天经地义,无论出发点如何、因何缘由,那毕竟已不是律法混乱的战争时期,若无警醒,必然后患无穷。他先说此事一定要重罚,随后却又向皇帝讨了个恩典。”
沐景序“什么恩典”
掌院道“杀人者死、抢劫者刑、偷盗者罚,至于老弱病残妇孺者,若无切实罪行,可否在服完苦力后,由他处置。”
沐景序瞬间眉头紧锁,冷声道“这不算恩典,这是僭越。”
他柯寒英凭什么处置罪犯既无功名在身,又非皇子龙孙,他哪儿来的胆子跟皇帝说这个
纵是有柯太傅作保,仁寿帝一旦触怒,等着他的就是杀头死罪。
掌院闻言却笑了笑,慢声道“殿下莫急,那小子现在还活得好好的不是吗”
沐景序微微一愣,后知后觉地意识到自己刚刚确实着急失了态。
“咱们这位皇帝,小老儿不愿过多评价,但殿下您应该也是知道的。”掌院先生抚掌道“寒英手里有座庄子,就在南方,离事发的那个府县有些距离,但也不至于太远。”
“他问陛下,能否将犯人亲属赶去庄子上耕种,庄子每年钱粮收成七成上交国库,三成维系庄内众人生活。”先生说到这里笑着摇了摇头,说不上是赞赏还是无奈“叛乱刚平,正是人力短缺、国库空虚的时候,他这一招算是光明正大地给陛下送了份大礼,又不至于让后世给皇帝扣上的帽子。”
沐景序已然愣住,眼眸中流露出些许不解,低声道“他为什么呢”
“谁知道呢。”掌院反问,视线却有意无意地看向了沐景序。
谁知道呢大概因为三殿下始终仁善,始终心怀愧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