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日后,即十一月初三,告别了宋雷的蒙仲一行人,终于在风雪与严寒中抵达了魏国的王都,大梁。
看着面前那座巍峨的城池,蒙仲的脑海中想起了前几日宋雷所告诉他的,有关于魏国的历史。
倘若说秦赵两国是具有霸主潜质的国家,那么魏国,便是真正实现过称霸中原、且称霸期限长达百年之久的国家,自周国衰弱、诸侯并起至今,只有两个国家做到「百年称霸」,一个是晋国,还有一个,便是这魏国。
魏国,生于晋国,在当年晋国衰败之后,魏、赵、韩三个家族击败了晋国内其余几个家族,联手瓜分了旧日霸主晋国的疆土。
在三家分晋的最初,魏、赵、韩三国的实力与国土基本上是相差无几的,但为何后来是魏国称霸中原,而不是赵韩两国,只能说这是时运使然。
首先,「三家分晋」是一段长达近五十年的晋国内乱,这件事的起因,乃是因为晋国当时最强大的家族「智氏」,其家主「智伯瑶」仗着自己家族的强大,要求其余晋国士卿家族割让土地给他智氏。
对于这种敲诈行为,魏、韩两家都选择的屈服,唯独赵氏家主「赵襄子赵毋恤」头铁,认为那是祖上传下来的家业,岂可交给智氏?因此死活不肯割让土地。
智伯瑶大怒,便拉着魏、韩两家,进攻赵氏,三家联军一度攻占了赵氏几乎全部的领地,一直打到赵氏最后的一座城池「晋阳(太原)」。
然而,就在智伯瑶即将覆亡赵氏时,魏、韩两家当时的家主「魏桓子魏驹」与「韩康子韩虎」,恐惧智氏在覆亡赵氏后会掉过头来吞并他们两家,于是便联合赵襄子,里应外合联手击败了智氏的军队,继而趁机反攻智氏的领地,将智伯瑶全家二百余口人全部杀死,且三方联手瓜分了智氏的领地。
得知此事后,晋国当时的君主晋出公大怒,向齐鲁两国借兵讨伐魏、赵、韩三家,于是,魏、赵、韩三家索性先下手为强,攻击晋王室,逼得晋出公逃亡,半途病死于途中。
正所谓开弓无有回头箭,既然已作出了欺君犯上的行为,魏、赵、韩三家索性就彻底丢掉了晋国臣子的身份,联合起来攻击晋国其余家族。
在长达几十年的时间里,魏驹、赵毋恤、韩虎三人老迈,将家主传给儿孙,经过几代人的努力,终于彻底击败其余士卿家族,彻底瓜分了晋国,实力强大到让周王室都不敢忽视,只能册封那时候三家的家主魏斯、赵籍、韩虔三人为诸侯,使魏、赵、韩三家由此正式成为诸侯国。
至于魏国在立国初期为何能一马绝尘,抛下赵韩两国一举成为天下霸主,这主要有几个原因。
先说赵氏的原因,赵氏在此期间爆发了内乱:赵毋恤想传位给他兄长赵伯鲁的孙子赵浣,此举引起了他儿子赵嘉的不满,导致赵嘉起兵叛乱。
这场内乱,让赵氏元气大伤,使得中山国趁机摆脱了魏赵两家的控制。【PS:这些赵国篇有,这里就不解释了。】
再说韩国,韩国最大的问题就是太靠近西边的秦国,在秦简公、秦惠公、秦出公这三代君主时还好,直到秦献公继位后,秦国开始向中原进兵,首当其冲的便是魏韩两国——更要命的是,秦献公是得到魏国支持才坐上了秦国君主的位置,因此秦国的主要进攻目标就成为了韩国。
待等秦献公过世,秦孝公继位,一个叫做卫鞅的男人从魏国前往秦国,在秦国施行了商鞅变法,使得秦国变得更加强盛,进攻中原的力度也因此变得更强。
不夸张地说,在战国先期,正是韩国替中原诸国挡住了一心向中原扩张的秦国,且因此元气大伤,以至于原本与魏、赵两国实力不相上下的韩国,不到一百年工夫,就衰弱到了几乎与宋王偃时代的宋国平起平坐的地步,愧对“三晋之一”的称誉。
当然,以上所述只是赵、韩两国自身的隐患,但魏国之所以能在初期称霸中原,凭借的可不是赵、韩两国的衰弱,而是自身的变法图强。
在三晋立国的初期,赵氏因为内乱变得衰弱,但韩国尚未变弱——此时的秦国还不强,当时的三晋还是颇为团结的,几度联合对外扩张,比如攻打郑国。
然而这几次联合出兵,赵国因为地处河北,几乎捞不到什么好处——纵使分到土地也只是一块飞地,根本派不上用处,于是几次下来,赵国非但没捞到什么利益,反而因此变得更加衰弱,很快就与魏韩两国分道扬镳,自顾自去攻打中山国、代地、林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