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是祭品
如果没有后世人语焉不详地关于伯邑考故事的回忆,没有人愿意第一时间想到这个人选。
这位文王的长子,哪怕在历史上并没有留下太多关于自己的回忆。他的身份却已然足够重要,足够听者在认知到他可能命运的刹那齐齐皱起了眉。
不论如何,在册封一位父亲为方伯的盛大仪式上,献祭掉他视为继承人的长子,都是一件值得人困惑不解,胆战心惊的事情。
许仲琳这回是真的全然没有先前反驳回击的神气了。小说家看了看天幕,再想想自己之前被“暴露”出来将要描写的剧情,闭上眼浅叹了一口气。
还不如历史上的真实也如他预设的剧情那般发展呢。
他带着点说不出来的复杂滋味暗自嘟囔了几句,烦躁地搓了搓自己的指尖。
被暴君摆在明面上的迫害,此刻竟然显得比因为自己的“喜事”而要付出牺牲,来得轻松太多了。
“艮其背,不获其身,行其庭,不见其人。”
孔颖达几乎是第一时间就想到了原句的出处易经的艮卦。
这位曾经的秦王府十八学士,奉命编纂五经正义,成功整合了前面混乱的南北朝以及隋朝过于仓促的大一统后依旧未曾达成统一的纷杂经义解说,唐初最著名的经学家,沉默着摸了摸自己的下巴。
他对于艮卦的注解,是将其视为八卦中“山”的代表,其意为停止。
而显然,后世人并不怎么赞同。
艮字在甲骨文和金文中的字形,是上面一只向左瞥视的眼睛,下面一个面向右边站立的人形。段玉裁称呼其为“若怒目而视”,而高亨也同意这样的说法,认为它本意实则该是“顾”,是回望的意象。
那么,在易经这种成熟年代和甲骨文没多大差距的书中,它选用的意思,大概还是,“痛苦而愤怒地回首凝视”吧。
天幕一如既往随着后世人的讲述,展现出了那艮的甲金字样。让首个注解为停止的孔颖达也跟着拧眉思索。
他是经学家,但是对于训诂学也称得上有所造诣。从后世人的眼光来看,他是第一个确定了训诂这一术语,并且进行了对其研究对象的划分,使得传统训诂学概念真正形成的人物。
所以当最原始的研究资料放在他的面前,他到底没有第一时间对自己的成果被推翻的情绪,只沉静并专注地陷入了对其的研究当中。
“好像确实比停止更准确一点并且这一段的卦爻辞确实也和停止没有什么太大的关联”
所以,基于这样的认识,翦商中对于这一卦的解读,很有文学性的风格。
走在庭院中,却再也看不见那个人。
看着伯邑考的背部被剖开,因为当时的“菹醢”要先肢解,再选用一些肉质较好的部分剁成肉酱那除了献祭所需,到底还是要给人食用的。
回想起的,是看着
那个人的脚被砍掉,是看着肠子被抽出的时刻,人牲的腿随之抽搐,直到最后腿不再动,心脏也停止跳动。
得先从背部剖开,取出肌肉组织后放在一边,再掏出心脏,用火烧烤作为燎祭。
当屠剥到面颊的时候,想到了什么说错的话呢,所以心里才觉得后悔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