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熟靠谱日子人,追求的就是一个稳字。
张良在这件事上,其实没什么情感偏向。
他是个聪明人,政治世家的出身又让他比汉初其他臣子多了几分从容与魄力。在看透汉初政局的复杂性后,就产生了急流勇退的想法,想要从赤松子游,求仙问道去。
但是想要在中独善其身从来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所以在汉初的几件大事,比如定都、封侯以及这件易太子的事情上面,张良的态度从来都不会含蓄。
他也不支持废刘盈。
“从赤松子游”
刘邦压根来不及在乎张良也不支持废太子这件事情,就被前面他打算急流勇退的消息打了个措手不及,一时之间也顾不上别的,当场上半身越过案几就探到对面,握住了张良的手。
“子房何必如此谨慎呢不论是这汉家基业还是我本人,分明都离不开子房你的辅佐啊”
前不久才刚刚萌生了一丁点想法,并很快因为天幕的影响而很久没考虑这一点的谋士语塞了。
张良那什么,陛下你先冷静一下,放开我
“那是原本的未来了。”他组织了一下语言,有些无奈地开始劝说安抚起刘邦来“臣此时也没有这种念头。”
刘邦的焦虑也在他温和的语气中逐渐缓和下来,被张良周身那种云淡风轻的氛围影响,紧张的思绪也慢慢恢复冷静。
他把探出去的身子收回来,然后起身走到张良旁边落座,用一种相对正常的姿态继续和张良交谈起来。
“子房是不是因为这
几年的征战下来,感觉身心有些疲惫了”
dquo7”
“只是千万不要因此生出离去之意啊。”他言词恳切,顺带还不忘带上剩下个旁听的人“你们都是汉家的社稷之臣,没有你们,朕又该怎么办呢”
虽然他没主动站出来表明自己的立场,但在吕家人找上门来逼迫他出谋划策的时候,他看逃避不过,也就提出了帮刘盈把商山四皓请出来压阵的计策,算是站在了太子一边。
并且在刘邦后来还是想换太子的时候,也不忘帮刘盈劝谏上几句,最后还被刘邦送了个少傅位置。
这俩人就属于最终稳稳当当度过了继承人风波的成功案例了。我们这个问题重点还在韩信身上。
关键的地方来了。
因为刘邦换座之后,不得不直面他而半侧过身体的韩信调整好坐姿,全神贯注地望着光幕。
告诉他吧,理由是什么。他才好决定自己的未来。
刘邦和韩信的君臣关系,其实向来是个值得人津津乐道的问题。
毕竟太典型了,并且由于前后的转折之大,其可探讨性甚至超过了刘邦和张良之间那种差不多从头到尾没什么波折的和睦。
我们在这里简单捋一下这对君臣关系发展中的几个重要节点。
登台拜将和解衣推食这些不用赘述,是韩信对刘邦感恩之心的。但从客观角度出发,这对君臣之间相处的时间实在太少,少到以刘家人祖传的疑心病,尚且没办法对韩信完全放心。
“但是将军上次愿意舍弃诸侯王位,已然让我看见了将军的忠义”
刘邦感觉因为这场叙述,自己简直手忙脚乱到恨不得多长出几张口舌出来。
上一秒他还在挽留张良,这一会他又要忙着稳住韩信。
刘邦简直离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