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水可载舟亦可覆舟,把老百姓捆绑到一条船上的好处在关键时刻体现了出来。
人多力量大,三十多万老百姓是太守府身后最有力的扶持。
想必也没有哪个衙门有本事跟老百姓借粮打仗的,他们永庆算是开了先河。
因为借粮很讲究。
就拿隔壁临都来说,你找老百姓借,他们连自己都养不活,哪来的粮借
就算手里有粮,凭什么要借给公家
永庆就不存在这个问题了,首先老百姓手里有余粮,其次借粮的目的是为守住他们自己的土地。
哪怕明明是太守府自己想去搞俞州呢,套上这个借口,无懈可击。
之后几日赵雉等人去了一趟临都,同那边的姜都尉等人商议打俞州一事。
梁萤则去了一趟火药作坊。
吴元把他们先前攻城用的火药桶和抛车改良成了可以野外作战的器械。
那抛车底部有滚轮,方便推动,火药桶也改小了些。
还有箭矢上的火药包,把量添大了,爆破力比之前赵雉弄的更强悍。
他一直在琢磨梁萤口中的飞箭。
她说就跟箭矢上捆绑火药筒一样,区别是点燃绵线箭矢通过内驱会自动飞出去,不需要人力射击。
梁萤想了许久,才说叫什么反作用力。
为了更具体化,她用身体去撞门板,结果被反弹回来。
套用到火箭筒上就是绵线燃烧到火药时火箭筒尾端释放能量,促使前端被力量推送出去,然后击中目标爆炸。
这个设计对于古人来说是非常考验想象力的。
梁萤在纸上给他画出理想中的实体,仿造现代火箭,它的头部是尖头状,中间有筒体,内部放置火药,末端是保持平衡的三面尾羽,两侧则捆绑了促动它腾飞火药筒。
她耐心跟他讲解火箭筒的运作原理。
点燃两侧的火药筒引线,促使它受到内驱飞出去,而后绵线从两侧的火药筒燃烧到中心的筒体里,引爆筒中的火药,完成爆炸。
这样一解释,吴元脑中顿时清明许多。
之前做的火药桶之所以会爆炸,是因为它被密封了的。
如果把火药放到空地上引燃,它只会发出滋滋声的火花。
听了梁萤说的反作用力,吴元尝试做一只竹筒放置火药,但不完全封口,底部留下足够的空间让火药得到充分燃烧。
两人说干就干。
竹筒很容易取,截取时留下竹节,内部填充一半火药粉末,包裹引线留一截出来,下端开口,把火药压实,使其不会下漏。
他们用它做实验。
还别说,在空地上燃点导火线后,因着它不是封闭的,火药顿时在筒里燃烧,产生气体。
大量气体从筒里喷射而出,只听“咻”的一声,那竹筒一下子就射出去老远。
见此情形,梁萤高兴不已,连声道“对对对,就是这个”
吴元也来了兴致,笑道“当真跟箭矢一样。”
梁萤点头。
不过她画的那个对他来说确实是挑战,她退而求次,直接让他在火药箭上下功夫。
现在弄清楚了能让火药筒喷射出去的方法,接下来还得引爆它,意味着火药筒里得分成两个火药室,尾端的火药用于燃烧喷射,头部的火药用于爆炸,中间的引线则是传送火花的纽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