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让大唐天下分崩离析,鼎鼎大名的安禄山,此时不过是小心翼翼,要看人脸色,出身低贱贫寒的低等武官。
安禄山再聪明,以他的出身,若非李隆基的昏聩,他一辈子顶多就是个小武将罢了。
如今已嫁给寿王的杨玉环,李隆基看上了她,挖空心思想要将其充入后宫。
谭昭昭掩饰住眼底的情绪,颔首还礼,见汗水从安禄山的脸颊流下,乍暖还寒的天气,胸前的玄色锦衫,硬生生被汗水氤氲出了一团深色,心里更加烦乱,对张九龄道“我们走吧。”
张九龄朝安禄山点头道别,与谭昭昭一道离开,见她转身往市坊外走去,愣了下,道“昭昭可是累了”
谭昭昭已经意兴阑珊,没了闲逛的心情,道“不累,只外面吵得很,我想安静一会。”
张九龄关心地打量着她的神色,见她眉眼间笼罩着一层薄愁,待上了马车后,握住她的手问道“昭昭怎地了”
谭昭昭深深叹了口气,道“王摩诘前些时日来府中,他曾言如今陛下再不似从前,朝纲独断,只喜听奉承之言。大郎也曾说过,陛下非常喜欢安禄山,只要他到长安,经常招其进宫说话。安禄山从一个牙人,被张守珪推举到了如今的地位。无论是文,亦或是武,皆应当按例升迁,因着个人喜好,就随意让人掌兵,真真是儿戏”
想到杨玉环,谭昭昭就气更不打一处来“身为君主,居然行起了抢夺儿媳妇之事,连人伦纲常都不顾了花鸟使不敢正大光明派出去,就偷偷摸摸去寻摸。后宫都快挤不下了,还不满足大唐天下,并不是他的天下,因为他的胡作非为,造成天下动荡不安,百姓流离失所,就是万死也难辞其咎”
随着李隆基登基日久,君臣之间的分歧日渐严重。谭昭昭的话,称得上大逆不道,张九龄却难得没制止她。
谭昭昭说得是,一将无能,累死千军。一国之主无能,会让天下百姓跟着遭殃。
大唐并非仅仅是李氏的天下,是所有百姓,共创了如今的辉煌。
由盛及衰,是难以抗衡的规律,张九龄更不能眼睁睁看着,大唐由盛世滑落。
李隆基再也不是以前的锐意进取之君,身为天子,掌权太久,行事愈发张狂无度。
除了打定心思要提拔安禄山,今年的春闱,李隆基打着要善待读书人的借口,想要多取士。
其实张九龄明白他的用意,他欲借机笼络人心,将朝堂上都换成称赞他,支持他的人,更方便一言九鼎,为所欲为。
君权得不到遏制,就会变成吃人的猛兽。
朝堂上下如今还算平静,一旦这道堤坝被冲开,这些年来的革新,就等于是无用功。
张九龄不知如何安慰谭昭昭,轻
轻拥着她,道“昭昭别生气了,总会有解决的法子。朝堂上下,不乏反对陛下的官员,这次陛下的打算,只怕也会落空。”
朝堂上反对的官员多,也架不住李隆基是天子,想要投其所好,向其身边钻营的人多。
李隆基怎地还不死
他死了,至少安禄山,史思明之流无法登上节度使之位。新帝就算平庸,在中书省以及朝臣的约束下,吏治平稳,大唐就能继续维持住如今的太平安稳。
到了大门前,谭昭昭与张九龄从马车上下来,门房恭敬出来相迎,奉上了投递来的拜帖。
张九龄接过来一看,笑道“杜子美,我记得前两年他在洛阳考过科举,当时他应试不第,怎地这时来长安了”
杜子美杜甫
前两年因为干旱,长安一带的庄稼欠收,粮食紧缺,李隆基前去了洛阳。那时武氏的身子不好,谭昭昭学堂的事情走不开,便未随着张九龄一同前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