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观众有没有耐心看下去不好说,但这间放映厅里的人肯定会耐心看到结尾。
罗峰这个试映,与香港传统的“午夜场试映”压根没关系,在座不是被邵氏和佳艺拉来捧场的大哥和大佬,就是彻头彻尾的自己人。
这时不要说电影越往后越让人难以自拔,就算罗峰拍的不怎么样,大家也不会像真正的“午夜场试映”那样,指着鼻子骂得他狗血淋头。
那些匆匆赶来的记者和编辑,在影片后半段才拿着邀请函赶到,当然弄不明白电影后半程在讲什么,这些人才是真正的一头雾水。
影片的最后,当看到罗峰在一组秀到爆炸的升格镜头中,也就是俗称的慢镜头中,突然从人群里消失了,最先站起来为他“啪啪啪”的就是楚原和王天淋。
方梦华也起身走到罗峰身边,说了一句恭喜!
她没有真正看懂这部电影,此时与大部分观众一样似懂非懂,但这不妨碍她看出了这部电影比时下的香港电影水准高出太多。
这也是大部分观众最直观的感受,什么电影结构、剪辑手法、升格降格、快切慢摇、连续蒙太奇这类术语,普通观众才不会去关注。
有些人喜欢拿细节和术语来装逼,但是99%的观众都不会关注5400秒里的电影里,某一秒出现了什么不起的东西。
一个真正的好导演,只要能把故事讲好,剧情紧凑,剪辑流畅,拍摄出的镜头让观众觉得舒服,最好做到雅俗共赏,那么90%的人都会觉得这是一部好电影。
但是这么简单的要求,香港八成以上的电影连一半都做不到,特别是在运镜、构图和剪辑上,这三项是最影响电影观感的部分,此时的香港却没有几部电影能合格,90%的电影连最基本的让人流畅观影都做不到。
罗峰这部电影没能做到雅俗共赏,装逼气息也重了一些,但其余方面已经不仅仅是“合格”这个初级阶段了。
这部《追随》开创一个颠覆式的影片结构,其意义就像一个作者开创了一个新题材,新流派一样。
老金和小古也上前大赞罗峰拍得精彩,他们也没有完全看懂这部电影,而且不算业内人士,但是鉴赏能力要比普通人出色一些,因为和电影在某些方面,其实有异曲同工之处。
他们不知道什么是运镜,什么是构图,更不知道什么是剪辑和电影结构。
但这些就像是一部的文笔和写作手法,哪怕不看剧情,单看一个人的文笔,你也能知道这部的下限了。
罗峰这部电影不光文笔好,剧情也超出时下的香港电影许多,特别是他讲故事的方法高明了太多。
但这些观众仔细一想,虽然好像是看懂了这部电影,但除了赞叹电影情节精妙,大结局的反转出人意料外,包括两位大导演在内,大家似乎就讲不出更多东西了,细节部分早已被罗峰碎片化的剪辑涂抹的一片模糊。
这让不少人生出了再看一遍这部电影的想法,他们想弄清楚那些没看清的细节。
这就是诺兰这部电影的厉害之处,他能让你第一遍就看明白讲的是什么故事,但却让你记不清细节,诱导你再看一遍。
陈龙等人很快就开始起哄,大声嚷嚷起来。
“峰少,你这部电影太深了,我们没看明白,再播一遍吧!”
“是啊,我有好多疑问没得到答案,再放一遍吧!”
“结局看懂了,但前面错过了好多,再放一遍吧!”
“……”
这些人也不知道是真的没看懂,想再看一遍,还是罗峰一早安排好的托儿,故意帮自己造势。
最后连王京、杜其峰、林龄东这样的未来大导演,都在叫喊着再放一遍。
也许对这些人来说,他们是真的想再看几遍这部鬼斧神工的电影,他们有太多东西想要了解和学习。
“峰少,时间还早,你就再放一遍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