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fate/staynight》电影版的上映,香港电影票房市场,再度出现了脉冲式的旺季。
在80年代,香港电影市场虽然被誉为黄金年代,但是在80年代末,每年投资600多部电影,争夺香港本地仅有10亿港元的市场份额。
也就是说,平均每个月的票房不到1亿。
但是在《fate/staynight》的带动下,预计6月份香港当地票房,将会超过1.5亿。创下香港本地市场,整月总票房数据的新高。
80年代堪称是香港电影行业最鼎盛的黄金年代,港片全球的票房数据,每年可以高达二三十亿港元规模。看起来,这个数据跟好莱坞天差地远,但是,要知道目前全世界绝大部分国家商业电影向海外市场发行做的都不太成功。以海外票房成绩而论,能打的玩家仅有好莱坞一个。
港片在80年代文化输出能力,是仅次于好莱坞电影的第二大商业电影创作基地。
当然了,电影全球发行上映,看起来是比较风光,但是海外收入经过层层渠道剥削和各国的税收,拿到手的是远远不如本地票房。
支撑好莱坞电影全球攻城略地的原因是美国本土电影市场规模庞大,使得好莱坞公司能够制作几千万美元甚至上亿美元预算的大片。而世界上绝大部分的国家,限于本土市场的狭小,只能制作预算百万美元以内的小成本电影。
香港的电影本质上也是小成本电影为主,所以,在全球市场上攻城略地的能力,远远不能跟好莱坞相比。目前,港片的成功,仅仅是因为亚洲市场很少有那个国家,能够把电影做的跟香港电影一样的水平。与此同时,好莱坞电影固然好看,但是文化和审美,又未必能符合亚洲观众的口味。也正是因此,香港电影在这个年代,独树一帜,被称为东方好莱坞!
10亿港元的本地票房,实际上才是港片的生命线。绝大部分的电影,也只能赚到本地的票房分成。
至于,极少数部分的电影,能够在东南亚、日本、韩国,以及欧美等等市场赚到票房。但是,由于海外发型的渠道成本昂贵,很多的电影在海外能赚1000万票房,最终,分到手中的甚至不到200万。
只有香港本地的票房,才能拿到一半的分账。
也正是因此,香港本地的大型电影院线邵氏、嘉禾、金公主,能够站在金字塔顶尖。其他独立的电影制片公司,只能仰这些院线鼻息。
当然了,如果作品的知名度,超过了香港市场局限。比如,成龙这样的明星,自然不需要看香港本地的发行商的脸色。就拿成龙的票房而言,香港本地的票房,甚至不是他主要的票仓,日本、欧美等地,成龙依然拥有巨大的影响力。
三大电影院线巨头而言,金公主院线占据本地市场第一。嘉禾电影公司,则是因为有成龙,所以,即使本地票房市场份额不如金公主,也并不影响嘉禾的巨头地位。
但是邵氏就比较尴尬了,本地票房市场份额下降到不足10%。而且,也没有拿得出手的明星阵容,收割海外的票房。
想要迎头赶上,由于从70年代就开始积弱,近20年消磨雄心壮志。现在的邵氏电影公司,电影投资近乎停产,每年投资的电影不到个位数。原本邵氏的院线资产,是为了电影制片服务的。
现在电影制片都几乎停产了,院线资产自然也不是那么重要了。
“逸夫,真的决定了吧,邵氏电影院线资产,卖给林棋?”邵逸夫的太太方逸华问道。
“嗯,原本不考虑卖给林棋,仅是个人的面子问题。”邵逸夫想通了很多问题之后,笑道,“现在,林棋不仅仅出手,帮我解围,给足了我面子。而且,邵氏电影卖给新创业系,依然能够保留原本的品牌,并不是很坏的结局。再说了,我们多年来,已经淡出了电影市场,以TVB电视台为主,没必要把电影公司抓在手里面。”
“可是邵氏电影不仅仅是院线,还有片场。TVB现在拍戏的片场,都是邵氏电影公司的。”方逸华提醒说道。
“这没什么,资产进行了切割。仅打包出售院线和电影版权资产,其他的资产并不包括在内。”邵逸夫说道,“从电影市场抽身之后,倒是有更多的精力布局电视市场。新创业影视公司,在全世界卖电视剧的模式,我们也在学。目前,港剧已经在全世界上百个国家,几千个电视台播放过了,已经不再是以前的小众电视剧。虽然,这是新创业影视公司打下的局面,但是,我们跟在后面喝汤,还是可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