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边下楼一边问“这红薯也是你们庄主带来的稀有物”
一提庄主,小刘就双眼发光,一脸崇敬地道“正是,当初庄主凭空一抓,就变出来了无数的仙种。仙种就是仙种,不挑水土,产量极高,能养活我们大半村子哩。”
荀彧问“那庄子原本的管事呢,日子过得可好”
小刘笑道“我们庄子本来又穷又小,是庄主带了不少人过来,原本的管事不够用,又提拔了好些哩。”
荀彧心中暗忖这庄子提及管事的样子和他处分外不同,多了颇多亲近,少了嫉恨。而经观察,庄子外来人口要达到八成以上,这燕绥到底是如何把混杂的外来人口管理成如今和谐模样的
行政楼底下的食堂是两间大屋,有时候坐不下那么多人,就有人拿着碗筷到外头吃。土楼的两层楼都有回廊相连,可以遮风挡雨不说,还能坐在回廊的栏杆上晒太阳和吃东西。
郭嘉之前就曾带荀彧来过食堂,还留下了粮票。
这庄子行事与他处明显不同,食堂里头吃饭用的不是银钱,而是庄子特有的粮票。最普通的麦饭和汤水连粮票都不需要,只要出示象征身份的木牌,校验过身份即可。
荀彧曾经想过,这样的模式能否推行全国,惠及万民。
但转眼一想,这样的想法太过天真,就算在他们荀氏的庄子都做不到。
待荀彧用完饭,天色已经黑了。
土楼的一大特色就是圆柱形楼围起来的巨大院子,夜里院子里会点燃篝火,二楼的几间大会议室会点上油灯,方便人们在灯下做事。
女人们最喜欢在灯光下做针线活,男人也会做些木工,手巧的也在纳鞋底,为过冬做准备。也有人坐不住,呼朋唤友一起在院子里玩起了蹴鞠。这时候不讲究男女大防,女子单独会见男宾也没什么禁忌。年轻的男女一起做工玩耍,其乐融融。
不久,荀彧就听到了楼上传来的朗朗读书声,是村里的小儿在上课了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
郎朗的读书声一直读到“自羲农,至黄帝,号三皇,居上世。”
因为白天大人们都有事情要做,田庄的小孩也要力所能及地帮忙,比如喂鸡喂鸭、割牧草等。
做完事情的小孩,白天可以来“教室”自习。
夫子上课则放在了晚饭之后,整个村子都在行政楼的教室上课,一晚上三堂课,每堂课半个时辰。
他们读书认字的课本,是荀彧从未听过的书,据说是庄主远渡重洋带回来的三字经,专门为儿童启蒙用的。虽然通俗易懂,细细琢磨起来,又让人深思。
他笼着袖子细细听了一会儿,直到灯火灭了之后,荀彧依旧坐在黑暗里,久久未去歇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