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他手中真是一本明清善本的话,就算价格高我买不下来,也可以让李老买下,这种古籍只有在真正爱书的人手中才能更好的流传下去。”
这时的沈愈突然对摊主手中这本线装书异常期待起来。
也许是看到了沈愈眼中的热切,摊主目视沈愈好一会方才郑重其事的吐出两个字“春秋。”
“春秋明代还是清代的是官刻本,还是私刻本或者是坊刻本”沈愈略带期待的问道。
“什么本我这是古书春秋啊”
沈愈先是愣了愣,不过马上暗暗叹息一声,“此人对古籍专业术语一窍不通,定是拿现在印刷品来忽悠我的。”
刻本又称刊本,所有由雕版印刷而成的书本都可以称为刻本。
刻本又分为三种分别是官刻,私刻,以及坊刻。
官刻就是字面上的意思,比如宋明两朝的国子监就管校理刊印书籍,宋代的百科全书,有类书之冠的太平御览就是国子监版本,对于古籍收藏爱好者来说,国子监的官刻本也称为监本,是极为珍贵的,若是能得到一本监本古籍,定是视若珍宝。
官刻本除了国子监外,还有各地的书院,府学、州学、县学,书局等版本,官刻一般情况下不为盈利,只为教书育人,多为科举用书,医书等。
私刻也很容易理解,就是私人出资请人刊印的书籍,多为富人开办私塾的启蒙用书,就是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论语,弟子规,朱子家训,增广贤文等,这也不为盈利只为教育后代,所以私刻本又称家塾本。
坊刻的坊字是书坊的意思,古代书坊即为现在的书店,书商除了卖书外也印书,这是为了赚钱,不过古代印书花费甚多,印一本寥寥数十页的书,各种制版,校队,印刷,油墨一系列成本算下来,差不多要花费近十两银子。
这也说明书籍在古代的珍贵,所以在古代大多是借书来抄写,在古代有人肯借书就是天大的恩情。
默念一声鉴宝,沈愈朝摊主手中的线装书看了过去,果然,任何宝光都未出现。
见沈愈没有露出该有的讶然之色,摊主瞬间瞪大了眼睛,“不是吧春秋你都不知道就是关羽读春秋的那本春秋啊。”
沈愈闻言笑笑“怎么您的意思是说,您手中这本就是关圣秉烛夜读的那本春秋经”
摊主见面前的年轻人如此上道,心中暗喜“比那本还要好十倍,你听了不要大喊大叫啊,我这本可是孔圣他老人家在世时亲笔书写的,足足流传两千多年呢。”
看着摊主手里的线装书,沈愈强忍笑意“这么厉害真的假的”
不怪沈愈憋着笑,虽然东汉时已经有了纸张的使用,并且造纸技术有了飞速发展,更是出现了“蔡侯纸”与“左伯纸”,但从西汉再到三国,其实还是大量使用简牍竹简,以及缣帛,这主要是当时的人们觉得纸容易损坏,并没有广泛的使用。
古人说学富五车,才高八斗,就是说竹简很重并且记载的东西很少,动不动就得用牛车马车拉,一车竹简可能都没有现代人看上一本电子书的字多。
直到晋代才开始用纸来代替竹简,陆机平复帖用的是麻纸,王珣伯远帖用的什么纸现在虽然没有明确,但用的是纸张,这是毫无疑问的。
到了唐代,纸才被大量使用,但唐代也没有线装书,唐代用的卷轴书与册页书,唐初无论手抄或刻印,均要成卷成轴,卷轴书由卷、轴、缥、带组装成,装订繁琐,就如同现在的字画一般。
到了唐中期,大家感觉卷轴书翻阅太不方便了,不管看一段还是看一个字,都要在平案上展开才能看,看的越多展开的就越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