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寰望着屋外的天色,问道“老丈,我还有件事想要麻烦你。你可知晓盐场如今的情形,可能领我去瞧瞧”
高四立即起身,道“那边都荒废着,以前老儿也在盐场做了快一辈子,再熟悉不过,这就领贵人去。”他扯着嗓子叫了声老妇人,道“我带贵人们去盐场、你看顾好珠儿。”
老妇人忙应了,来带走了高珠儿,高四则带着赵寰他们一行去了盐场。
盐场离高家村约莫两里路,马车行驶不到一盏茶的功夫就到了。
高四跳下车辕,指着前面道“就是那里。以前热闹得很。”
一走进,就闻到了阵阵的盐腥气。屋子垮塌,到处被翻得乱糟糟,值钱的东西早就被附近村民拿走了。
岳飞领着护卫在前面清道,赵寰跟着高四,听他一路介绍道“从山上砍来的柴,就从这里运进来。贵人瞧这地,车辙深着呢,每日都得填平,不然车都得陷进去。”
盐场采取煮盐,制卤之后煎煮,巨大的盐盘,得要五六个壮年劳力才抬得动。煮盐的锅,从空着的灶口估算,比在高四灶房所见到的,要大近两倍。
赵寰跟在高四身后,从头到尾听了一边制盐的法子,她问道“煮盐浪费大量的柴火,为何不用晒盐法”
高四愣了下,忙解释道“这里的盐场都是用煮盐,老儿听过靠海边,是用那晒盐的法子,只用时久,晒不出多少盐。最后还是得靠煮。”
赵寰好似看到过,在清初还是煎晒兼备,要到清乾嘉时期才开始过度。要到道光年间,全部采用滩池晒盐。不过,晒盐法依然费时费力,场地也有限制,较大规模就不适用了。
盐太过重要,赵寰虚心向高四请教,直到日渐渐西斜。他穿着单薄,风吹过时,冷得控制不住打着哆嗦。
赵寰没再问煮盐的问题,转而道“不知老丈村子里,可有与老丈一样,熟知煮盐的人”
高四答道“我们村子里,大半都会煮盐。”
赵寰一喜,道“我还得劳烦老丈一件事,托老丈代我寻十个擅长煮盐的熟手,随我去海边,与煮海盐的一起,琢磨如何晒盐。一个月五贯大钱,吃穿用度全由我出。不管成功与否,工钱一个大钱都不会少。若成功晒盐,另外有重谢。老丈若愿意去,可以带上老婆婆与珠儿一起。”
高四只听有五贯大钱一月,就止不住地惊呆了。以前他们辛辛苦苦一个月,能落到半贯钱,已经是西夏那些贵人发了善心。
赵寰见高四已经说不出话来,笑道“我明后日再到你们村子来找老丈,天色不早,我让马车送你回去。”
高四从晕晕乎乎中回过神,赶紧推辞,道“老儿家离得近,不过几步路罢了,自己回去就成。”
赵寰想了下,让护卫包了些炊饼羊肉,再给了约一两左右的金锞子,道“财帛动人心,你仔细藏着些。”
高四看到金锞子,老脸涨得通红,连连后退拒绝。
赵寰劝道“拿着吧,这是给珠儿读书用的。”
听到高珠儿,高四手慢慢收了回去,又是作揖又是躬身,接了炊饼羊肉离开。
岳飞见赵寰还在仔细打量着盐场,问道“赵统帅可是有打算重开盐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