哦,或许是她草木皆兵了,但宁愿现在多想一点,而不是等事后再来后悔。
好在卡列宁的出现,缓解了她目前的困境,只要在三年内解决掉这件事,之后这些人统统会化为她的助力,而不是现在这样可有可无的亲戚关系。
第二个圈子是她交的朋友,这其中有伊戈尔家族交好,她聊得来的一些小辈,也有和她兴趣爱好相同的年轻人。
但苏叶心智年龄成熟,要说和他们关心多亲密,还真没有,只是交往过程中,不知不觉成为领导者罢了。
第三个圈子则是马特维的亲朋好友,两家本就关系密切,加上他们从小订婚,互相渗透进对方的交际圈很正常。
可现在马特维死了,而她又火速和卡列宁订了婚,看在他们眼里,就是某种意义上的背叛。
对于他们,苏叶有两个选择,直接放弃这个关系网,以后不相往来,或者做个点头之交即可。
但毕竟是她当初为了拿捏马特维,用心经营起来的,此时放弃,真是陪了夫人又折兵。
那么就剩下第二选项了,尽快找出杀害马特维的凶手,并绳之以法,和他们站在一起同仇敌忾。
如此,即便马特维死了,他们也是一国的。
在情绪宣泄完毕后,就该论及利益了,此时把卡列宁这位前途远大的官员拉进来,除了和马特维感情特别深厚之人无法接受之外,其他人并不会拒绝与卡列宁这位新秀交往。
如此,她第三个圈子在破裂后,又以其他形式重组起来。
而要达成这一点,少不了卡列宁这位继任者帮忙,如此才更容易获得他们的认可。
把这个意思浅浅传诉下,苏叶询问卡列宁的意见。
卡列宁听完,当即表示,“伯爵先生请我来,就是代为处理这件事的。他知道此事蹊跷,关系甚大,普通警探或许处理不好,而我在此事上,有过经验,因而委托于我。”
看,连明面上的理由都找好了。
他不是老伯爵找来代替马特维的未婚夫人选,而是帮助调查马特维之死的帮手。
只不过在事成之后,老伯爵看到他的能力和品行,无奈之下,只能在临终前把孙女托付于他。
只要把顺序稍微一调换,马特维的亲朋就好接受多了。
卡列宁的出现不再是代替者的姿态,而是帮助的人。
只不过,苏叶有点意外,“您有经验”
卡列宁顿了顿,“大学期间,我曾被委任处理一些政府明面上无法公开的事物。”
他说的含蓄,但苏叶听懂了,类似于情报组的编外人员。
大学就能做到这种程度,那为何他现在却是个普通官员,难道不是应该大学毕业直接被政府收编,成为负责国防相关工作的官员吗
苏叶的疑惑实在太明显,卡列宁一眼就能看出,略微停顿,给出一个奇怪的解释,“我更愿意站在阳光下,当你凝望深渊,深渊也在凝望你。”
这话隐隐暗示什么,苏叶觉得很有深意,却想不明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