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就属于名人效应了,当你成为名人,说的任何话都要谨慎,因为容易被更多人知道,也会被人解读,最后意思大相径庭。
大儒们不可能不知道这个问题,所以必须得谨慎
他们相当于被安孟文架在高台上了,轻易下不来。
即便有一些气不过,非要和他计较,那也没关系,写文章来骂就是了。
身为全能偶像,最不怕的就是骂战了,反而骂得越激烈越好,造成的影响越大,最后也不过是把儒家好的一面和不好的一面全部宣扬出来。
而安孟文损失了什么呢
什么都没有,几个马甲而已,被骂和他安孟文有什么关系他还是那个全京城扬名,最受欢迎的风流才子。
是的,安孟文通过报纸和整合戏剧等手段,已经让自己成为全大楚耳熟能详的风流人物。
这个风流不是说在女色上荤素不忌,而是引领风尚,带给百姓娱乐享受。
现在谁还不知道,安公子是个全才
诗词歌赋,写剧本排戏,无所不能,还创造了新的表演方式,总之,如果演艺界有排名,他是当之无愧的世界第一。
现在安孟文走到哪里,都有一大群追随者,只为了近距离仰慕他的才华,欣赏他的容貌,记录他说的每一句话,做的每一件事,当作灵感来源。
换句话说,他既是创作人,也是那群人追求艺术的灵感缪斯。
全大楚顶流,他达到了
文采风流安孟文,名气已经大到,所有人都知道报纸就是他创立的,却没有一个人找他麻烦。
因为在他的迷弟迷妹当中,有贩夫走卒,也有当朝权贵,有路边的乞丐,更有当今皇帝。
是的,苏叶在好几个场合公开赞成扬了报纸的发明,还微服私访去看过他编排的戏剧和其他表演。
至于这微服有多隐秘,就她当初打马游街过的容貌,明眼人一看便知。
如此还有人不知道皇帝赞成安孟文行事吗
如此情况下,只要安孟文的马甲不暴露,就一直安安稳稳的。
有时候名气也是保护色,因为很有可能他的一句话,就能让你遗臭万年。
所以那些被戳到肺管子的人,注定子弹打偏,找不到真正的靶子。
如此越闹越符合安孟文期待,甚至巴不得闹起来,不然为什么发表对立言论,在报纸上自己和自己吵,引起注意罢了。
想来,那些学子会轻易被报社社长说服,也有安孟文提前在他们中安插棋子,引导出来的原因在。
从内部分裂最为致命,也更容易引偏,毕竟大家是一边的,本就没有戒备心,听着有理就不会多想。
加上从众是本能,尤其情绪上头的时候,说话最有力的那个人,就是他们的风向标。
苏叶吩咐,“把闹的最凶的,名单记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