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研究过程中,苏叶把关中文人都接触了一遍,有个基本印象。
有人追名逐利,有利可图,就会干劲十足,这种的只要节制好,是个能办事的。
只要给到报酬,他们会拼尽全力达成你的要求。
也有人纯粹为了兴趣,就能投入十二分精力,有韧性,吃的了苦,只要搞清楚他们兴趣所在,就能合理利用安排。
也有人纯粹凑热闹,见别人做,自己也做,人云亦云,且这还是大多数。
这也有用处,只要找人稍加引导,就能牵着他们鼻子走。
最怕的是那种有想法还固执的人,他们有自己的思考,且不管对错,认定了就不会改。
苏叶最不愿意和这种人打交道,改变他们的想法太费劲了,有这时间不如多培养几个锐意进取的刺头。
宁要那种怼的你说不出话来的人,也不要永远说不通的人。
在和大家一起研究的过程中,苏叶把所有人的表现看在眼里。
有的坚定认为她在胡闹,好好的时间不去读圣贤书,竟弄这些玩闹的玩意儿。
对于这种人,苏叶只在心里摇摇头,然后坚定的把他们踢出名单,剩下的按性格能力才华等分别打分,以备之后使用。
这些都是未来的人才库,哪怕是平庸之辈,只要愿意积极接受她的思想,就能派上用场。
等到登基,她不想把时间浪费在政治斗争,和说服那些顽固老臣,以及维护既得利益,死不悔改的人身上,就只能换掉他们了。
而人选,除了自己培养的人,就只能从这些文人中选了。
为了避免选到那些拎不清的,她心里有一本账,把每个人的能力和性格列个明明白白。
另外,如果发现一些特殊人才,她也会提前安排,引导他们走上那条路。
比如在长安的时候,她就见到一位喜欢发明的读书人,他痴迷木工活,想要做出已经失传的木流牛马。
可惜他家人认为这是贱籍,不允许他碰,死逼着他读书,还要逼着他出门交际。
这对于一个社恐青年来说,实在痛苦至极。
加上有那不安好心的人,把他喜欢木匠之事宣扬出去,惹得每次参加文会诗会,都要被人拿来打趣。
或许有人是善意调侃,而有的人却是恶意诋毁,可不管哪种,对于一个社恐青年,都极其让他不适,都快成dst了。
可他的父母没法体谅他这种心情,只觉得自家儿子未来是要当官的,这腼腆的性子绝对不行,因此一而再,再而逼他出门。
适应了就好了,和人交往有什么可怕的,就是以前出门的次数少,多试几次肯定就没问题了。
谁不是这么过来的,我第一次出门也害怕呢,最后还不是适应了,逼一逼就好了。
当官哪有不和人接触的,你可是我们家嫡长子,这是你的责任。
类似父母嘴里轻描淡写的话,到了青年耳中,不亚于一击重锤,压得他喘不过气来。
父母越逼,他反倒越不敢出门了,整日躲在房里做木工活,就连书本都不看了,气得父母火冒丈,直接上家法。
可他即便被打个半死,也不肯拿起纸笔了。
这事一度被传为笑话,闲聊的时候传到苏叶耳中。
过后她去拜访了这青年学子的家,父母得知她也是读书人,热情招待,还诚恳请求她多劝劝自家儿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