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小说 > 大唐第一全能纨绔 > 第三十二章 科举之弊

第三十二章 科举之弊(2 / 2)

徐惠看小弟出了正殿,忙对李二陛下说道:“陛下,不管小郎弄的什么,您可不要夸他。”

李二陛下捋须点头,笑道:“知道。让他专心攻读,走科举正途,不要再心生旁鹜。”

小昭在旁边转着眼珠,二哥和她亲近,好吃的、好玩儿的都给,还给她讲故事听。

虽然和二哥聊天说话,听着多是满嘴大白话,可风趣幽默还有道理,有些观点更令人耳目一新,大长见识。

所以,知晓二哥心思的小昭,决定仗着年幼,言谈无忌,可以替二哥说说话,让陛下和姐姐知道一下。

“陛下,奴家二哥觉得本朝科举尚不完善,远不是真正的‘为国选才’。”小昭向着李二陛下蹲身万福,脆声说道:“况且,陛下左右的开国重臣,或以军功晋爵,或以奇谋授勋,又有几个是科举正途?还不皆是陛下英明识人,论功行赏、量才录用。”

李二陛下看着这总角女娃一脸郑重,款款而谈,还自称奴家,不由得失笑出声。

徐惠也笑了起来,伸手相招,“小妹,过来。朝廷大事,重臣勋贵,可不好随便议论。”

小昭嘟了嘟嘴,走到姐姐身旁,嘴上还说道:“本来就是嘛,我又没说错。科举既是为朝廷广开才路,为陛下招揽才俊,又为何有‘行卷’?那些举子既向门阀士族、高官权贵‘行卷’以求推荐,科举考试的成绩好坏也就不决定取舍与名次,那科举的公平何在?”

唐代科举沿于隋,尚处于初期摸索阶段,必然会有很多的问题。

“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既得利益者(门阀豪门)不可能将于己不利的科举考试看得很神圣,他们利用手中的权力有意无意地在制定有关章程时留下一些余地。

于是,朝里有人好做官,朝里有人易争先。

朝廷的科第往往可以公开送人情,归氏、孔氏、赵氏、崔氏、郑氏等家族出状元都是一窝一窝的,中下层读书人自然难以争先,甚至难以录取。

可以说,唐代科举考试的实质只是上层社会内部的权力再分配,是上层社会中的庶族从豪族手里分权,远不是真正的“广开才路”,在全会社范围内挑选人才。

而“行卷”便是应试举人为增加及第的可能和争取名次,多将自己平日诗文加以编辑,写成卷轴,在考试前送权贵,以求推荐,此后形成风尚。

“举荐也是选才之法嘛,不过,小昭说得也有道理啊!”李二陛下把好笑收起了一些,但还是没太郑重其事,“小昭,那你说说如何完善呢?”

小昭眨着眼睛想了想,摇了摇小脑袋,说道:“奴家不知。”

顿了顿,她转而又说道:“奴家二哥能看出其中弊端,也定然有完善之法。他不想走科举仕进,可也是优秀人才,陛下定能论功行赏、量才录用。”

李二陛下哈哈一笑,转头对着徐惠说道:“小昭聪慧,亦有见识,可谓是有其姐亦有其妹啊!”

徐惠宠溺地把妹妹搂在怀里,拿绢帕给妹妹擦着汗,问道:“这些都是小郎教你的?”

小昭摇头,说道:“我是从平日里的言谈猜出来的。二哥不喜欢做蠹书虫,而是做实事,利国利民。”

最新小说: 不做女主做系统 特种兵:开局打爆一个连 红楼潜龙 三国时期之神界外传 明末:从游秦淮河开始 登基吧!大王! 纨绔小将军 帝国大闲人 烟冥望阡陌 亮剑:不装了,是我在辅佐李云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