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人在拜见王妃时,也会顺口赞她有勇有谋。沈琦芸都谦虚地应付过去。王妃见她并未自满,对她愈发满意。
吉时到了,王爷王妃坐在高堂之上等着新人拜见,沈琦芸的身份也能出现在喜堂,她左前方就是吴侧妃。
新人拜堂时,沈琦芸有看到吴侧妃在悄悄抹泪。不过,等新人送入洞房,吴侧妃再次面对客人时,又恢复了喜气洋洋的模样。
因为是皇上赐婚,王府上下忙碌不已。严韶羽忙着接待客人,偶尔看到她,只来得及嘱咐几句让她多休息,记得用膳之类的话。
成礼后开宴,渐渐地有人告辞离开,许多客人不需要王妃亲自相送。偶尔,王妃会让她去送,无论众人心里如何想,面上都挺客气的。沈琦芸转悠了一天,脚脖子都酸了。
她也不是非要在众人面前露脸,不过是王妃给了她这个脸面,她不能不知好歹。因此,哪怕身上有些疲惫,她也还是打起了精神。见四下无人,沈琦芸靠在了假山上歇脚。
齐嬷嬷试探着道“姑娘,要不要回去歇会”
那就太过分了,沈琦芸摇摇头“一会儿还得见客呢,殷大人驻守边关,王妃娘娘应该会让我送殷夫人出门。”
齐嬷嬷没有再劝,扶着她快步离开。
另一边,正在和安王说话的赵王看着熟悉的纤细身影心中生疑,跟女儿太像了,可是又梳着妇人的发髻,女儿明明待字闺中他摇了摇头,觉得自己大概是熬夜太久眼神不太好。
安王看他心不在焉“怎么了”
“无事,天色不早,我得回去了,以后有机会,咱们再一起喝一杯。”赵王拱了拱手,走了两步后又叹息道“韶羽的亲事你定下了吗”
赵王如果过问的是世交家中的子侄,那没什么问题,可两家来往不多,尤其是在皇上面前,那是绝对不能亲近的。赵王问严韶羽的婚事,就不太合适了。安王似乎没发觉,面色不变,随口道“还没,那孩子命里不该早婚,或许是姻缘未到。”
姻缘未到,就是未来的世子妃还没出现。
已经出现了的这些女子,应该没多大可能。
闻言,赵王眼露失望,道“明月那孩子心里苦,都是我害了她。”
安王也不接话,伸手一引“今日客人太多,若有怠慢之处,还请赵王爷别见怪,回头我得空时,再请你喝酒赔罪。”
这不过是场面上的客气话,安王爷身为皇上的胞弟,朝内大大小小的事情都有他的份,时常忙得脚不沾地,哪里有空请人喝酒
赵王再叹一声,告辞离开。
沈琦芸又去送殷夫人,别的夫人或许会看不起她丫鬟的身份,但殷夫人不会。甚至毫不掩饰自己对沈琦芸的欣赏“边关那些女子,偶尔也有敢和奸细拼命的,但到底是少数。没想到姑娘生在京城,竟然也有这份胆气,实在让我佩服。”
这话夸得沈琦芸脸红,她又谦虚了几句,亲自将人送上马车。殷夫人临走前,语气诚恳地邀她一起喝茶。
再回到主院,客人已经散得差不多,留下来的那几位,都是王妃娘家人。
其中有三位是未婚女子,簇拥在王妃身边,一直都在说着讨巧的话。年长的那位妇人是王妃的娘家嫂嫂,欣慰地含笑看着。
沈琦芸进门时,里面的愉悦似乎被拦腰斩断,气氛凝滞下来。
王妃抬眼看来,沈琦芸心中暗自后悔,早知道就不来了。
也是因为王妃最近对她很好,今日还带着她见了那么多客人,若让下人来传信,有些不知好歹。沈琦芸想着亲自过来表达一下自己的谢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