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说从宣德炉问世一直到现在过了大约七百年的时间,期间也有无数的仿制品问世,但只要一提到“宣德炉”这三个字,谁都知道那指的仅仅是宣德三年铸造的那一批铜香炉。也只有那一批铜香炉,才有资格被称为“宣德炉”或者“宣炉”。
作为华夏历史上最出名的一款香炉,一提宣德炉就不得不提制作下令宣德炉的宣德皇帝朱瞻基。
话说朱瞻基出生时,永乐大帝朱棣做了一个梦,梦见父亲朱元璋将一个大圭赐给自己,还说了八个字:“传之子孙,永世其昌。”朱棣觉得这是一个吉兆。数年后,朱棣发起了影响大明王朝进程的“靖难之役”,并成功的成为了一代天子。
或许正因为此,朱棣很疼爱朱瞻基。朱棣经常带他离开京城去狩猎。北伐蒙古时,朱棣也有意将朱瞻基带在身边,在北方的风沙之中进行磨炼。
那个时候谁都知道,朱棣真正喜欢的是朱瞻基这个皇太孙,而不是长子朱高炽。
正是因为从小接受了祖父的亲自教导,所以朱瞻基在登基之后成为了非常合格的一名皇帝。别的不说,朱瞻基他爹,也就是明仁宗朱高炽曾经打算把朝廷从燕京迁回金陵。主要是因为燕京离蒙古太近,如果元朝残余势力反扑,那么燕京将首当其冲。
为此,朱高炽有条不紊地开展了一些前期工作,如设立了金陵守备,派信任的将军和宦官去坐镇指挥。同时指派皇太子朱瞻基到金陵去拜谒朱元璋的皇陵,并留在那里主持工作。然而,朱高炽在实施计划前去世,使得这一计划暂时中断。
朱瞻基即位后,作出了一个现在看来十分英明的决定:取消父亲的迁都计划,继续以燕京作为帝都。
毫无疑问,朱瞻基继承了祖父朱棣的某些优良品质。他愿意将都城尽量靠近北方,身体力行地履行“天子守国门”职责。
朱瞻基有一个亲二叔,名字叫做朱高煦,这家伙生的孔武有力,一身武艺非常不凡。当初朱棣发动靖难之役的时候,朱高煦作为朱棣的次子,可是没少给他亲爹立功,所以朱高煦自认为功劳很大,应该接掌他爹朱棣留下的皇权。
所以,当时只有二十七岁的朱瞻基登基之后,朱高煦很不服,于是这家伙就打算学习他爹朱棣,打着“清君侧”旗号,向朝廷发起进攻。然而,朱瞻基不是建文帝,朱高煦也不是朱棣。在太子少傅、谨身殿大学士兼工部尚书杨荣的建议下,朱瞻基御驾亲征,三下两下就打败了朱高煦,并将他生擒。并最终杀死了这个谋逆的二叔。
在打败朱高煦后,朱瞻基立即召见赵王朱高燧,暗示他交出兵权。朱高燧没有反抗,乖乖地交出兵权。就这样,一直困扰大明王朝的潘王问题得到圆满解决。
同时在朱瞻基担任皇帝的这十年间,他实行了与民休息的政策,积极发展农业生产。在军事上,朱瞻基跟他爷爷朱棣一样,多次御驾亲征,外御蒙古、内平叛乱,保持了大明王朝的屹立不倒。在财政上,朱瞻基对长江中下游地区减免惩罚性税赋,发展经济。在文化上,实施比较宽松自由的文化政策,文化事业发展迅速……
最终,朱瞻基用十年的时间,加上他父亲在位的那一年,创造出一个媲美“文景之治”的盛世——“仁宣之治”。
可以说,朱瞻基确实是一位很不错甚至可以称得上是英明的皇帝。而宣德炉就是这位英明的同时又极具艺术气息的宣宗皇帝下令打造的。
PS:鞠躬感谢“非常懒的鱼”100的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