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爷的折子递上去,康熙并没有立刻看,减免税收这个,不是一拍脑门就能做决定的。
今天官员上了折子,康熙觉得可以,就下旨减免了。明天又有官员上折子,康熙觉得不行,然后就不减免。
要真这么随心所欲,那就是昏君了。
所以这个事需要时间,得先搞清楚事情的真相,顺天河间的官员上了折子,康熙还要派人核实是否是真的,如果是真的,那事情到了什么程度,必须减免吗如果是必须,又要怎么减免等等。
中间有一整套的流程,另外,说不定还要经过好些官员的各方博弈,不是简单的讨论,你觉得可以,他觉得不行,而是要寻找更多的解决方法。
就像四爷上的这个折子,就是其中一种方法,他认为需要率先解决粮价的问题,并给出了方法,然后就需要康熙看完之后,确定是否同意这个方法。
如果康熙拿不准,还会叫议政大臣们一起,商量是否可行,有没有更好的方法。
所以这折子上了就上了,真的等批复,还需要时间。
现在在朝堂上,暂时压下,继续处理关于修明史的事。
三阿哥见四弟推脱了,有点不高兴,觉得自己好心拉拔弟弟,四弟却不领情。
他又看向五阿哥,五阿哥上前一步,“皇阿玛,儿子也愿意领这个差事。”
五阿哥一向佛性,因为他是太后养大的,和蒙古的关系太近,所以早早的就没了争位的可能,不过该有的爵位,从来不会少他的,即便他什么都不做。
但一个大男人,又是排行靠前的哥哥,要是真的啥都不做,就让人笑话了,皇阿玛也不会让人说自己的儿子是纨绔,所以他就一直领着一份闲差。
之前是总理礼部,礼部平时干什么掌管国家典章制度,祭祀,科举,学府,接待外宾等等,说重要也很重要,毕竟国之大事,在祀与戎。
然而这些东西,都是有规制的,每年都差不多,只要按部就班去做就行了,而礼部的人不要太多,还有尚书和左右侍郎,在五阿哥不愿意当工作狂的情况下,他尽可以去点个卯,然后就可以离开了。
而五阿哥最常做的,就是按时上朝,完了去礼部兜一圈,听听礼部尚书和两位侍郎关于最近工作的安排,然后就没然后了。
剩下的时间,他可以回府,也可以继续待着,甚至去外面溜达溜达,都没有问题,只要不离开京城,日子还是挺悠闲的。
在他看来,修史的活其实也差不多,又不需要他亲自动手,无非就是在各位大人争论的时候,做个倾听的人,然后下个不痛不痒的决定。要是问题大一点,下不了决定,还可以上书给皇阿玛。
所以他主动请旨了,然而康熙并不觉得这是一个好主意,老五嗯温厚有余,决策不足,况且一个修史的活,也不需要他两个皇阿哥吧
于是大手一挥,直接让老三去了,老五还是继续待在礼部好了。
之后再说了一些别的事,今天的朝会就结束了。
出来后,三阿哥还有点不高兴,斜眼看了四阿哥一眼,冷哼一声,走了。
四爷
这个三哥,还是这么一言难尽,脑子不知道想什么,总喜欢在这种小问题上纠结,难道这就是文人的通病
喜欢伤春悲秋,还特细腻敏感想想他就忍不住打了个寒颤,算了算了,和三哥从来不是一路人。
五阿哥拍拍四阿哥,说了一声,“辛苦了。”
这些阿哥们都不是傻子,知道朝廷没钱没粮去平粮价,就是一件非常艰难的事,虽然他们互相隐隐是对手,但作为皇子,总没有一个人是不希望大清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