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OICQ上线前,国内已有多个版本的汉化ICQ:
台湾资讯人公司第一个推出繁体中文版ICQ,起名CICQ,去年暑假进入大陆市场后推出简体中文版的PICQ,不过这软件有点水土不服。
几乎与此同时,南京有两位青年工程师创立了北极星软件公司,推出类似ICQ的产品——网际精灵,不过性能不是很稳定。
随后,广州电信看中了网络聊天工具,想要购买一个类似ICQ的中文即时通信工具,公开向全社会招标,说公开其实是内定——旗下飞华公司已完成所有产品开发,起名PCICQ,而招标规格要求就针对PCICQ发布的技术特点。
之所以有萝卜招标,道理大家都懂:不这样怎么能顺理成章把好处费洗出来呢?不这样怎么能把乱七八糟、上不了台面的公关费、招待费都洗白呢?
波尼马看到了这新闻,甚至也知道内定的消息,但坚持要试一试,与几个志同道合者一合计写出一份竞标书并起名为OICQ,作为投标方案参与项目投标,最后果然不出所料,内定的飞华中标,换成一般的商业油条或识时务者,肯定放弃了,浪费精力嘛!但倔强的波尼马决定开发出来养着——这就是技术驱动型领袖的执着!
那句——“要不我们先把它养起来吧。”在常天浩看来颇有理想主义者的风范!
波尼马提出了OICQ创意,实际开发者是张志东、徐钢武、吴宵光、封林毅等4人。?不过波尼马发挥了巨大的引领作用,他确定了三个创新原则:
第一,拥有离线消息功能;
第二,全力控制软件体积;
第三,优化使用界面环境。
这几个微创新是成功关键,也是技术驱动型领袖的前瞻眼光。
此时竞争环境也有利于波尼马,国内三个对手:台湾资讯人受政策限制,始终不知如何经营格局庞大的大陆市场;南京北极星以棋牌游戏为主业,在网际精灵上缺乏坚决投入,而PCICQ只是广州信息港众多服务项目中的一个,从未被看成是战略性产品,国有企业的体制更跟不上快速的迭代竞争。
这是很有利的环境。
离线消息针对的是国内上网环境:1996年5月,上海出现第一家网吧——威盖特电脑室,拥有50台电脑,上网费用高达每小时40元。到98年年底,全国出现将近1万家网吧,使用价格依然高达每小时10-15元。腾讯所在的办公楼二楼有个规模不小的网吧。常天浩把通天大厦第二楼建设为网吧就是从中获得的灵感。
就算全国此时有50万台可上网的电脑,相对于12亿人口也是杯水车薪,一般人很难拥有专属于个人的电脑,如果按ICQ将所有消息都固定在当地电脑的办法,那在中国很难推广,OICQ把用户内容和朋友列表从客户端搬到了后台服务器,避免用户信息和好友名单丢失的烦恼,是个巨大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