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晚上没睡着,到现在整个人还是很压抑,忍不住想发个单章。
这本书写到现在,只要一碰硬件领域,也不管我后面怎么写,就一定会有人说不可能,而这也一直都是最影响我创作的一个东西,因为这东西跟我创作初衷有关。
写这本书,一是对写作的热爱,二就是跟我身处的环境有关。
我曾经成绩可能还算不错吧,上了不错的大学,身边很多学霸,毕业后,很多朋友和同学都在研究所或者BAT和华为上班,也有人现在留校纯研,所以庆幸于这样的环境,我可能会稍微多了解一点点华夏的科研情况。
说实话,这些年华夏科研被媒体害的不浅,因为现在的媒体只关注噱头,在科研领域的文章要么就是尬吹,动不动华夏世界第一,华夏超越米国,让人哭笑不得。
要么就是尬黑,什么落后米国一百年,都他妈9102年,还能拿出落后一百年的论调也是很迷。
但没办法,这就是媒体环境,所以大部分的华夏人确实很难去了解我们真实的科研情况,毕竟大家现在获知信息的渠道就是媒体。
可问题是,在不客观的媒体环境下,华夏大部分的人现在对华夏科研的整体看法,应该还是偏不自信的(至少从微博等平台上的评论来看是这样的)。
特别是芯片被西方掐住脖子之后,大家都觉得我们好没用啊。
特别是很多人都说华夏以前不重视科研,认为我们底子很差。
我们真的不重视科研?我们真的底子很差么?
哈工大计算机系创立于1956年,国家重点扶持,1953年,燕京774厂,华夏第一个五年计划,亚洲最大的晶圆厂,大家知道么?
从建国初期开始,国家就没忽视过科研,尤其是在计算机领域和半导体领域,根本不是某些媒体所谓的从来没有重视过科研,那些媒体就他妈的知道放狗屁。
而且华夏科研人员有一个非常明显的特征,就是肯干,大家有兴趣的可以去读一读60年代前后华夏几个主要晶圆厂的回忆录,里面很多员工的分享真的能看到人落泪,他们那个时候不懂什么996,不懂什么加班不加班,年薪不年薪的,就是一腔热血,就是要跟老米干,真的牛逼!华夏人在科研领域的拼劲是全世界公认的(但好像就是得不到很多自己人的认可)。
但华夏科研曾经面临着一个极大的困难,就是穷,那个时候真的是太穷了,可就是在那么穷困潦倒的情况下,我们咬住了跟米国的差距,50年代到70年代,据我所知,也没有出现尬吹的媒体所谓的华夏世界第一,华夏半导体从来没有世界第一过,但那会儿的华夏也一直没落下过。
不过华夏后来确实被拉开距离了,这里一个时间节点确实是80年代,这里一个重要的历史原因确实就是造不如买盛行。
因为穷,华夏科研一直存在一个隐患就是这个事情长期都是国家牵头在干,这是很危险的,特别是在商业竞争倒逼技术发展的年代,必须有民企入场,必须有市场竞争入场,可就在这个问题上,华夏出问题了,改革开放后确实打造了一批民企,一批有钱的企业家出来了,可这些企业都遵循着造不如买的原则,然后,差距开始被拉开了
我们第一批科技领域的私企,在科研上的投入简直让人心寒。
但是私企不肯搞科研,国家也放弃科研了么?并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