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瑞兰对吴贞慧的好客和周到感动不已。
这时,主佣用金色的盘子端上来一壶白酒。吴贞慧对佣人说到:“请给贵客满上。”
佣人小心地向黄瑞兰的杯子斟酒。酒满而不溢,堆在杯里像白钻,撒在桌上像珍珠。
黄瑞兰脱口而出:“好酒!”
吴贞慧举起酒杯,说到:“黄大人!为你圆满完成盛大人交待的重任而干杯!”
两人一干而尽。
佣人又来斟酒,吴贞慧又笑道:“黄大人!久别故乡,你能想起这壶酒的名字否?”
黄瑞兰回味了一下酒的醇香,摇摇头笑道:“在下见识少,平时也并不好酒成习,故还真说不出这壶好酒的名字来。”
吴贞慧笑道:“这可是我们家乡最有名的窑酒,口子窑酒,是纯粮酒,正宗的口粮酒。哈哈!”
黄瑞兰也笑道:“我在野外生存多年,南征北战,遇酒都喝,无评酒嗅觉呢。”
吴贞慧继续侃道:“口子窖酒,远在春秋战国时期,就已产生了。此酒酿造于濉水与溪河交汇形成的口子镇,因地得名,故称‘口子酒’。回故酒史,宋侯血盟会诸侯,所饮之酒就是当时的口子酒。孔子编纂的《诗经·商颂·烈祖》就描述了濉溪人以酒祭祖祈福的习俗。战国时,韩非子周游列国来到濉溪县,品尝口子洒后,曾奋笔疾书‘酒旗高悬,迎风招展,酒香四溢’。明朝相山隐士任柔节曾为口子酒题写曰:‘隔壁千家醉,开坛十里香’。”
吴贞慧说到这里,双手向天作揖:“我先皇乾隆下江南途经口子镇,品尝口子酒之后,亲题‘惠我南黎’,并交予两江巡抚立碑刻于相山显通寺。这是口子酒得到的最大天奖了。”
黄瑞兰又喝了一口,装模作样地在嘴里砸了几下,说到:“确实浓香好酒!不愧荣获皇上御批。”
吴贞慧被同僚浑号称“徽酒神”,他是从庐州知府一路做官到天津,虽已离乡多年,仍不忘徽酒情怀。听到黄瑞兰夸酒,于是酒兴更加奋发,说到:“我虽离乡多年,然不忘乡音,不忘乡酒,口子窑酒算是酒中一仙。你知道口子酒是如何酿成的吗?”
黄瑞兰含笑摇头。
吴贞慧道:“曲为酒之魂,曲的好坏决定酒感如何。口子酒的精髓是什么,就是它纯粮固态发酵,所采用之曲均为大曲…”
黄瑞兰举杯敬酒道:“没想到吴大人对家乡酒研究得如此深透,算是酒中神仙之见了,在下今天大开眼界。”
吴贞慧听黄瑞兰这样说,一脸严肃地说:“任何东西都不能过度,酒也是如斯。”说到这里,吴贞慧用手指了指靠近墙壁上的一幅画道:“黄大人知道这幅画的来历不?”
黄瑞兰抬头一看,原来是明朝人复制的《清明上河图》超小版。“在下不才,只知道这是北宋画家张择端的神作。”
吴贞慧借着酒劲,“你能看出清明上河图繁华市井中的生意来?”
黄瑞兰笑道:“上河图描绘了人物、房屋、牲畜、船只、桥梁,还有客栈,还有酒楼,以及铁匠铺和馒头店等等,其中不同人物就达1600余人,我真无能将画里的生意道出来。”
吴贞慧站起来,指着《清明上河图》左上角,“这几个字黄大人是否辨识得出来?”
黄瑞兰也站起身,仔细端详,“赵太丞家。”
“再看两侧。”吴贞慧道。
“治酒所伤真方集香丸、右太医出丸医肠胃病。”黄瑞兰念道。
吴贞慧道:“我从赵太丞家药铺就能判定,宋朝人不但喜欢舞文弄墨,其实他们也离不开酒,甚至还形成了浓厚的酒文化。在宋初,文人圈里流行行酒令,一群人聚在一起既斗才华,也拼酒量,表现出宋朝人豪放不羁的一面,甚至比唐朝时期的诗酒风还要更胜一筹。我们在《清明上河图》中也能看到,遍街都是大大小小的酒肆,以及醉醺醺的路人,就连几位当差的官兵都喝得躺在地上呼呼大睡。文人如此,官兵如此,普通的百姓也就更是如此,每日无酒不欢。北宋人在推杯换盏间喝出了酒文化,同时也喝坏了自己的肠胃,最终让卖集香丸的赵太丞发了大财。最终等金人的铁蹄兵临城下才意识到危险的来临,而那时一切都已经太晚了。”
黄瑞兰听后大惊道:“吴贞慧从一幅古画中都能知时代兴衰,真是朝廷重臣呀。”说着又敬向吴贞慧一杯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