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忠心的,忠心耿耿的为了泾国,为了自己。
萧让似乎可以想到,萧岿阵亡之时的场景。
那沙场之上,血色弥漫了整个大地!
萧岿的战袍已经全部染红了。
他的眼神依旧有神凝视远方。
那个方向是他泾国的方向。
他的笑容那么的光亮!
可他还是就这样结束了自己的一生,他的死绝不是偶然,据说,当时他在对阵之时,虽然受伤,但是并没有致命。
而是回营之后,一切才变的不太乐观,之后不知是因为什么,原本还吵着要饮酒的他,就那么突然的离世了。
离世之时,脸上的表情变的极其的狰狞,像是吃惊,像是不甘,像是所有让人猜测不透的心思....
但是他此时只能带着这些秘密,离开了。
萧让下令,为萧岿举行国葬。
所谓国葬,是以国家名义为有特殊功勋的人举行的葬礼。
国葬是一种葬礼的规格,代表了国家对逝者高度的崇敬。
我们每个生活在网络时代的人,每次提到丧葬时,都感觉这是一个很忌讳的词,也是很晦气的词句。
其实丧葬是一种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传统文化的“集大成”。从远古时代到现在,每个朝代都有着不同的丧葬礼仪,地域民族不同,丧葬礼仪也不同。
在古代王朝中,丧葬礼仪更多体现是一种孝道的礼仪,是生者对逝者礼节,于是形成一种礼节制度及道德上的规范。
我们从历代王朝古墓中,就能看到古代先人在丧葬礼仪上的重视程度,这既是一种文化,也是一种生命的礼仪,也是人们对生命的尊重。
进入现代社会以来,丧葬礼仪虽然有所简化,但中国元素依然保留,这既是善待逝者,也是抚慰生者。
我国古代丧葬礼仪源于《周礼》,历代虽然有所变化,但基本内容及礼仪方式并没有改变。
魏晋社会动荡以后,我国古代迎来了一个很长的稳定繁荣期,后来进入隋唐时代,四百多年社会混乱的局面已基本结束。
唐朝初年,李世民文治武功很厉害,也是一个极力构建法治与礼制的皇帝。
比如《唐律》,在礼制方面制定了《贞观新礼》,唐玄宗后来还增加了一个《大唐开元礼》,唐朝制定的这些礼仪中就包括丧葬礼仪。把丧葬礼仪上升到王朝用制度来规定,可见我国古代对丧葬礼仪的重视。
唐朝灭亡进入五胡乱华时代,虽然中国处于各个政权割据,动荡不安,民众生活困苦不堪,一些书籍丢失或者损毁,关于古代祭祀礼仪在此期间有过停顿。
但宋朝建立后,此朝代在经济文化上高度发达,而且对待文官相当宽容,因此宋朝整理出很多典籍古书,这一点值得肯定。
比如《资治通鉴》、《文苑英华》、《全唐文》等书籍编辑完成,特别是到了南宋时期,出了一代儒学大师朱熹。
朱熹的理学中有许多关于丧葬方面的论述及规范,这些都记录在《朱子家礼》中。
《朱子家礼》涵盖的内容很广泛,而且在南宋时期推广也最多,被大多数人所接受,此书分为《通礼》、《冠礼》、《昏礼》、《丧礼》、《祭礼》五卷。
既包括人们日常生活,又有人们生老病死。朱熹的书,也为后来明清两朝广泛推崇,成为后来民众礼制尊崇的依据。
元朝时虽然进行了广泛的汉化,但元朝皇家的丧葬并没有遵循南宋留下的礼制,这是元朝蒙人自己的风俗。
明朝在祭祀斋戒中,斋戒者祭祀天地、祖先及其他神明前数日(通常是三日)在停止食用荤食(用蒜、韭、葱等香辛料烹制的菜肴,并非禁止吃肉),停止饮酒,停止性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