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庆和陈经理重新约好了时间,就飞往上海。和陈经理会面并不如第一次那么顺利。再见陈经理时,对方已不见初时的热情。只见他笑不及眼底,客客气气地把郭庆邀请到洽谈室。
不怪陈经理变脸,他虽是看好智游自在,却更倾向于收购它。在广州那几天,他虽然没有上门拜访,却深度调查了智游自在的市场状况。最终他判定,智游自在和他所在集团——妙游天下的业务有重叠,却又各有千秋。
妙游天下的业务重心在长江以北和欧美境外高端路线。智游自在的重心在长江以南、东南亚低端路线。从线上平台看,妙游天下大而笨拙,智游自在小而灵活。如果妙游天下将智游自在整合进来,势必会大大增加妙游天下的实力。但是,如果是投资或控股,集团就有两个业务一样的平台,这并不利于公司的发展。
同时,调查结果显示,智游自在财务状况不明朗,正在找人进行融资。它的市场渗透率还不足以打动B轮投资商。
他已经向集团汇报了智游自在的现状,集团有收购的意思,只不过,现在还不是时候,他们在等一个低价买进的时间点。这个时间点不能太早,也不能太晚。太早了,郭庆并不一定愿意卖出,即使愿意,价格也高企。太晚了,一旦公司崩了,再接手价值不大不说,还要收拾烂摊子。
这次郭庆来了,显然是想找投资商,而不是找买方。不过,这并不妨碍他引导郭庆往另一个方向考虑。
两人没有达成合作协议。陈经理把集团的决定明确地告知他,妙游天下不会投资智游自在,而是希望将智游自在整合进妙游天下。至于价格,陈经理竖起了食指和中指,笃定地说,“人民币。你好好考虑下,再等下去,还不一定能值这个价。”
郭庆知道,这不是真正的收购谈判,陈经理只是跟他透点风。真正确定收购的时候,又会是另一番场景。妙游天下不是第一个出价买智游自在的人,郭庆相信,也不会是最后一个。
但是,妙游天下却是目前为止出价最高的。“2”的后面是什么,郭庆自以为很清楚,不会是百万,也不会是亿。两百万还不够买他的业务,更不用说已经拿了专利的技术。两亿太多,再给他两三年,可能还不一定够得着。
两千万,刚好是A轮融资的融资款。他们投入的钱,又何止两千万?刚开始创办公司时,他们三人总共投资了三百万元作为启动资金。在A轮融资到款之前,又断断续续地投了一百多万续命,才坚持到A轮融资款到账。
两千万,还不够回本,却已经在合理的价格区间。有了前几家对比,郭庆心情稍微缓和下来。烧钱烧了那么多,全被他拿来投石问路了。不到最后一刻,他还真舍不得卖掉公司。可是,公司还有一百多号人等着开饭呢?
卖掉公司,有一半的人能跟着进新公司就很不错了。但是,从广州到上海,又有多少人愿意搬家?这两个城市风格各异,虽同为一线城市,房价、消费水平却不在一个档次。